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汶川地震三周年:灾后重建凝结千万爱心希望(图)

2011年05月12日 09:00 来源:郑州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汶川地震三周年:灾后重建凝结千万爱心希望(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三年,汶川经历了浴火重生,展现了蓬勃恢复的新颜。这三年,爱心人士用行动关注着那里的人、那里的重建。这三年,从悲壮走向豪迈,见证伟大奇迹,也见证希望。

  我们不禁回顾三年前郑州市民纷纷解囊、积极奉献爱心的一幕幕场景。

  我们回味着,那些人、那些事。

  我们欣然看到,爱,让汶川浴火重生。

  2008年5月19日,郑州慈善总会在二七广场开展赈灾募捐。

  【这些人】用爱筑起最坚固的长城

  三年前的5月12日,山川抖动,大地战栗。

  地震的余波还未散尽,郑州大地已响起了援助“集结号”,来自全市各行各业善良的民众汇成了千军万马,他们与时间赛跑、与灾难搏斗,在废墟中,用一双双温暖的手,筑起“大难兴邦”的不倒长城。

  让我们一起回忆三年前的各个瞬间,让我们一起铭记那些奉献爱心的单位和个人:

  2008年5月12日下午

  汶川地震消息传来,郑州慈善总会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了救助电话和捐款账号,并承诺:社会各界为此次地震灾区捐赠的资金和物品,将全部用于本次地震中受灾严重的群众。对接收捐赠及使用情况进行公示,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2008年5月13日,震后第二天

  郑州慈善总会募捐部部长严文川组织并亲历了整个捐款的过程,他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说:“震后第二天,全市就掀起了捐赠的狂潮,从郑州各县(市)、区赶来郑州慈善总会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的爱心人士络绎不绝,两部捐赠热线铃声更是不断。社会各界群众对灾区人民的那份牵挂和深情厚谊时时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向灾区捐赠100万元善款。

  郑州天方集团有限公司捐赠30万元。

  河南省春晖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捐赠10万元。

  郑州鑫地酒店管理公司组织员工捐赠31059.50元。

  管城区紫南办事处组织辖区群众捐赠41703元。

  截至当天下午6点,郑州慈善总会共接到35家单位、个人捐款1551318.30元。

  2008年5月14日,震后第三天

  截至5月14日下午7点,当天共收到107家单位和个人捐款167410.50元。严文川回忆说:“这一天,很多步履蹒跚的老人、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为灾区捐款捐物,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2008年5月15日,震后第四天

  “这一天,我们在不少地方设置了捐赠点,在每个捐赠点,前来捐款的市民都排起了长队……”郑州慈善总会募捐部的靳骞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然感慨,“从企业到社区,从机关到学校,从职员到市民,从政府工作人员到文艺工作者……纷纷自发为灾区捐款捐物,现场涌动着一片融融真情。”

  郑州市委组织部行动起来了,共募集善款10500元。

  郑州市民政系统行动起来了,局领导及系统内各单位领导、职工纷纷慷慨解囊,共募集善款267435元。

  截至当日下午6点,当天共收到全市各界80余家单位、个人捐款764291.74元,募捐总数达到2483020.54元。

  …… ……

  短短几天时间,郑州慈善总会共募得善款7225685.65元(包括实物折价),郑州慈善总会向汶川地震传递过去包含着爱心的善款共8420904.45元。每一元钱,都凝结着郑州市民的爱心,每一元钱,都注满了郑州市民对汶川重建的希望。

  【这些事】 感动了他人,感动了郑州

  同样难以忘怀的是,在地震发生后,就在我们身边,就在郑州慈善总会,也上演着这样一幕幕让人泪下、让人感动的瞬间。

  小学生来了,一名小学生捐赠了自己的获奖奖金。2008年5月14日,郑州市中原区互助路小学分校的学生刘媛琦来到了郑州慈善总会,捐赠了自己在“环保袋设计大赛”上所获得的奖金300元,并写了一封感人至深的《致汶川亲人们的一封信》,鼓励地震灾区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及亲爱的小伙伴们要有一颗坚强的心,并祝愿灾区人民早日回到美丽的家园。

  劳教所的服刑人员来了,他们带来了对灾区人民的爱心。2008年5月14日晚上,白庙劳教所的范方华、万里红两名正在劳教的服役人员在警员的押解下来到慈善总会,每人捐赠了500元善款。白庙劳教所的大部分劳教人员在警员的组织下,开展了为地震灾区献爱心的活动,劳教所干警、劳教人员共捐款25528元。

  书画家们行动起来了。2008年5月17日,我市爱心书画家与郑州慈善总会联合举办了“为汶川地震灾区献爱心义捐笔会”,闻听这样的活动,我市著名书画家纷纷积极报名,周济人、禹化兴、吕致远、张保才等20余位书画家共捐赠书画作品30余幅。书画家周济人说:“作为书画家,我们有义务和责任,用手中的画笔来表达我们的心情。我们将通过慈善总会将善款捐赠给四川地震灾区。”此次书画义卖共募善款69871.6元。

  老年公寓的老人们在行动。住在郑州市晚晴山庄老年公寓的王老先生依然记得三年前的情景,他的生活并不宽裕,并不高的退休金不仅要维持他的生活,身患高血压的他还要每月买不少药。“那天我正在输液,”回忆起来,王老先生说,“我们正好组织捐款,一听说,我就让工作人员替我带过去500元钱,我退休金不高,但是我觉得汶川人更需要帮助。”和王老先生一样,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用颤抖的双手将1000元投进募捐箱并动情地说:“看到电视上灾区人民的情况我很心疼,他们此时比我更需要钱来重建家园。这些钱是我平时积攒下来的,捐给灾区的群众吧。”此次活动,老人们共捐赠善款5231.1元。

  …… ……

  对于这些爱心事件的亲身经历者,郑州慈善总会工作人员深有感触。2008年5月12日之后的那一周,是郑州慈善总会自2004年成立以来最为繁忙的日子,每天早上7点上班,每天晚上10点还在办公室,募捐电话响个不停,接电话接到手抽筋,中午统一在办公室吃盒饭,不管郑州市哪个地方有捐赠活动,他们都第一时间赶到……靳骞回忆起来,感慨地说:“那个时候,我们经常一天工作超过15个小时,但是我们都没有怨言,我们看到了不少市民自己生活都非常困难,却愿意来帮助汶川地震中受难的人们,我们一次次被感动得流泪。”

  【这些爱】汶川在爱中重生

  时隔已三年,重返灾区的人们看到的是修整一新的道路、特色十足的民居小院、春意盎然的绿树黄花……走出灾难的阴影,灾区创造着日新月异的新家园、欣欣向荣的新生活。

  郑州市援建的彰明、三合、青莲、九岭4个镇情况如何?郑州人民的善款用得怎么样?

  重走江油的本报记者李丽君带来了好消息,她说:“郑州援建的泉水小区已成为青莲镇乡村旅游的核心区。”

  原来,泉水小区是青莲镇灾后重建的18个农民集中小区之一。据介绍,这个地方原来分散居住着六户村民,住的都是土墙小青瓦房,地震中损毁严重。地震后郑州援建了小区道路、绿化、广场、排污整体设施,搬进小区的村民已达28户。

  位于绵阳市和江油市之间的九岭镇,是绵阳、江油的菜篮子。地震毁坏了菜地的基础设施,郑州投资460万元建设了九岭蔬菜基地的配套设施,还改造了提灌站,有效改善了灌溉条件,使以前不能种蔬菜的土地现在有条件种蔬菜。援建之后,全镇的蔬菜面积增加了2000多亩。

  这些都是郑州科学援建的缩影,不仅要让灾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还要帮他们过上好日子。现在,成千上万的江油人正切切实实感受着身边的“郑州能量”。

  在河南援建江油的18支省辖市援建队伍中,郑州对口援建的三合、彰明、青莲和九岭四镇总面积179.5平方公里,占江油市面积的7%;总人口18.69万人,占江油市人口的21.5%。

  援建之初,郑州市援建前线指挥部即以解决民生问题为中心,带领全体人员深入乡镇、农村、企业及学校、医院、敬老院,听取群众和乡镇、企业干部对援建项目的愿望和意见,归纳整理,专题研究,明确援建项目,为援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2008年10月30日,郑州市援建江油市青莲镇小学暨青莲镇中心卫生院开工奠基,标志着郑州市援建江油恢复重建项目拉开序幕。近两年时间里,郑州共实施了总投资1.3亿元的53个援建项目,涉及居民集中点基础设施建设,学校、敬老院、卫生院,安全饮水和提灌站修复工程,均是灾区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工程。

  2008年,当时代表郑州市前去江油的郑州市民政局副局长、郑州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万民说:“当年,我们带着凝聚郑州全体市民对江油人民的爱的善款来到这里,看到江油当时的满目疮痍,我们都下定决心,要让这里的百姓重新过上好日子,不辜负全市人民的爱心,更不辜负国家的希望。”

  【这些情】爱心筑起信心和希望

  三年,1095天不算漫长,1095天是一段永恒的回忆;逝去的生命无法挽回,生者的脚步还在继续;痛苦的记忆应该忘却,坚强的精神还要传承。

  爱筑起了坚固的长城,三年前,那些奉献爱心的市民和单位应该笑慰:你们的善良、你们的帮助,不仅筑起了汶川的一砖一瓦,更筑起了这里人民的信心和生活的希望!(记者 裴蕾 文/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志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