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武汉晚报:比家园重建更持久的是心理重建

2011年05月12日 11:27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三年前的今天,8万余同胞罹难,百万余家庭流离失所,两千多万人口受灾。如今,当温总理宣布灾区家园重建“已获决定性胜利”之时,中国灾难救援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心理救助活动仍在继续,需要全社会付出更加持久与深入的努力,来抚平举国上下的伤痛。

  据官方介绍,今年9月底灾后重建任务将全部完成。多个市州重建后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超过灾前。那一栋栋崭新鲜亮的楼房,那一张张重拾欢笑的少年脸庞,那一个个自力更生的家庭,都是对三年来灾区重建成果最好的褒奖。正如四川省政府常务副省长魏宏援引民间评价所说,“灾区最漂亮的是

  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老百姓”。

  城镇面貌换了新颜,社会活力重新焕发,经济来源有了保障,人们的生活安定下来。在容易用肉眼观察到的地方,大规模的重建已渐渐进入尾声;但在那些看不见的地方,在多少人的内心深处,当触景生情或夜深人静之时,他们的眼泪和心碎,却未必能轻易得到长久安抚。说遗忘是不可能的,这将是亲身经历这场巨大灾难的人们永远的心理创伤。在过去三年中,我们见到活下来的人们一边包扎伤口,一边坚强地重新上路;见到许许多多的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留守下来奉献他们的服务和爱心;见到地方政府也竭尽

  所能,提供资源和政策上的便利。然而我们也见到在三年中,有人因为无法摆脱的心理创伤,饱受折磨,终于选择放弃,选择离开。

  物质的重新获取,既是基本需要,也是表面上的需要。国家863计划《“5·12”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研究》的负责人曾于去年表示,灾区的“心理问题不是朝夕能解决的,我们起码要作打10年‘持久战’的准备”。大约有30%的受灾人群留下长期的心理阴影,如果没有科学、有序的心理重建措施,严重的心理损伤将可能伴随他们数年甚至一生。这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是对今后心理重建工作所需要付出的巨大精力与医疗服务的预计。更大范

  围而言,地震造成的心理伤害还包括对救援者、医护人员、媒体人等等。10年时间,短暂的热情和缺乏专业技巧的心理辅助是远远不够的,它意味着更加周密、庞大的公共卫生投入及个人心理关怀;意味着随着时间推移,这项工作容易因新的繁华和新的人事而淡忘。

  比家园重建更持久的是心理重建。每个人应对灾难记忆的方式或许不同,但当汶川大地震由个人记忆凝成国家记忆之后,如何让阳光驱散深藏的阴霾,如何从各个层面去消除它的负面影响,仍是一个意义深远的课题。林坤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