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长沙晚报:在汶川,我们可以看见未来

2011年05月12日 11:33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天,2011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纪念日。

  三年前的这一天,在以汶川为中心的四川龙门山地质断裂带上,大地颤抖、山河移位,十多万平方公里内的文明创造瞬间“归零”,数万同胞的鲜活生命刹那间就被无情吞噬。那是怎样一场痛彻人心的灾难啊!举国震惊,举世震惊。那些日子,悲痛满怀、遥相祈福的人们曾在心里暗问:汶川,还能站起来吗?一千多万受灾的兄弟姐妹,笑容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你们的脸上?

  三年,仅仅三年,曾经破碎的汶川,就从毁灭走向了新生。

  10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在汶川灾后重建新闻发布会上说,截止4月底,经过两年的日夜奋战,汶川特大地震灾区41130个国家重建项目中近95%已经完工,累计投资8851亿元。四川、甘肃、陕西已建成农房190.85万户、城镇住房28.83万户,建成学校3839所、各类医疗卫生和康复机构2169个,建成各类基础设施项目5000多个,“三川两镇”等一批遭重创的县镇村庄以全新的面貌再现。三省51个重灾县区在重建中优先完成城乡住房、学校医院、公共基础设施后,其他各专项规划任务也已进入到收尾阶段。预计今年9月底将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各项任务。

  而且,汶川的灾后重建,并不只是在时间上让世界震撼,这中间,更不乏可圈可点的重建杰作。水磨镇,被联合国人居署视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美丽的羌藏村寨,被赞为“世界灾后重建的灯塔”。面对汶川的巨变,近日前来采访的外媒记者发出这样的感叹:“只有亲自来到灾区,才能读懂‘奇迹’的含义。”

  奇迹的出现,来自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来自灾区同胞面对苦难的自强不息,来自全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情怀,来自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执政理念。对于汶川巨变的产生,有评论这样归纳:中国没有美国那样的雄厚财力,没有日本那么丰富的抗灾经验,但在重建安民、重建利民的问题上,我们的努力有过之而无不及。倾听人民呼声,尊重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千头万绪的灾后重建都指向了“人”这个核心。

  一个始终把“人”放在第一位的民族,一个事事都能尊重民意、维护民利的国家,这会激发出怎样的奋进力量?又有什么灾难不能挺过,又有什么挑战不可战胜?在我看来,这就是汶川灾后重建“奇迹”中最为深刻的含义,不管我们能不能亲到灾区去感受,都应该读懂。

  读懂了这一点,也就能理解汶川地震灾区为何能在三年中创造出让世界震撼的奇迹,读懂了这一点,也就找到了推进发展的力量源泉之所在。当前,各个地区、各个城市都在谋求又好又快发展,而让理想变成现实,除了坚持依靠以人为本来激发所有人积极奋进的内生力量外,别无他途。

  三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朵浪花。但汶川灾区的新生却告诉我们,三年时间虽然短暂,但一样可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文明成就。三年前,我们曾经满怀悲伤西北而望,为汶川祷告祈福;三年后,汶川送给了我们一个奇迹。汶川从废墟中迅速站起的动力源泉,让我们看到了它的未来之美好,也让我们看见了自己的未来之美好。(肖应林)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姚培硕】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