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央人事布局大手笔:五湖四海为官劲吹换届新风

2011年06月09日 16:31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1年是中国省、市、县、镇四级共同换届之年。今年的中国地方换届亮点颇多,媒体云,七一前夕,中国内地党政干部调整交流十分频繁。东部发达省市与中西部省市干部交流,及中央部委与地方互动,是此波调整交流重点。在此次调整中,众多地方省市和中央部委的调整,覆盖面广,交流力度大,可谓是环环相扣,显示出中央对此番人事布局的统筹考虑(见中新网2011年6月3日电)。解读这段话,一个熟悉的词儿在笔者脑海浮现,这就是“五湖四海”为官。

  之前,有报道显示,黄浦区委原书记王文涛同志任中共江西省委委员、常委;吉林省委常委、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书记履新河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像这样南北东西异地跨省交流和央地交流的事,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一直在强力推进。

  媒体披露,近期部分中央部门赴地方任职的有66位,其中有19人出任市区县和政府部门正职。在66名干部中,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任职的有48名,占73%。据悉,外交部、教育部等11家部委机关参加了今年的试点,计划遴选30人。令国人耳目一新的是,央地干部任职交流已形成制度,在华夏大地逐渐兴起。

  对于央地和跨省干部交流,公众与媒体纷纷给以好评。一个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幅员辽阔、有13.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无论是从推进现代化建设角度,还是确保政令畅通的要求,都需要着眼“五湖四海”选官。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是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在战争年代的1944年9月8日写下《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发出的呼唤。时间尽管已过了67年,然而,“五湖四海”的声音一直在华夏大地回荡。事实上,在历届中央领导人谈及干部问题时都少不了提“五湖四海”的要求。近年来,中国不少地方面向全国招聘人才,使地方官员任职队伍中不断出现外来生力军,有力地推进了地方改革开放事业。

  “五湖四海”为官弘扬“五湖四海情怀”。“五湖四海”的对立面是山头主义和派系主义。多年来,一些地方官员选人用人,眼睛习惯盯住身边人与熟人,尤其喜欢经自己扶一把或在自己手下成长起来的人。在民主集中制不完善不健全的情况下,这种选官思维可能会得逞。诚然,喜欢选身边人和所熟悉人的选人习惯古今中外都不乏见。平心而言,选拔自己身边人才或熟悉的人才也不是一无是处,也有不少在改革开放中为人民干出了业绩做出了贡献,赢得了人民的称赞。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到一个地方,小到一个单位,官员若都是惯性地通过“嫡系”产生,往往会导致负面因素出现,比如,早年的湖南某市出现窝案,从官员结构分析,任人唯亲是串通腐败链条的关键,广为公众诟病。

  中共强调“五湖四海”选官员,旨在纠正“山头主义”陋习。应该肯定,“近亲繁殖”并不是官员的普遍爱好,但是,在不良氛围污染下,一些身居领导岗位的官员逐渐失去了理智,“近亲繁殖”也逐渐成为事实。因此,如何避免这种消极现象已成了目前地方党政工作时常警思的议题。时下,各地出台监督对选官、拍卖资产、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措施尽管种种,但是,监督总离不开监督人的素质觉悟。只有具备强烈责任感,忠于职守的人们才可能把监督工作落到实处。而由私心杂念重的人们进行监督,监督又可能成为一句空话。为此,适当调整人们的工作环境,解除人们某些沾亲带故的负累,是防止负面因素出现的一个制约性措施。因此,班子的组成、官员的构成坚持搞“五湖四海”也不失为一个合理有效的选择,有其独特的积极意义。只有搞“五湖四海”,才能把方方面面的人才干才凝聚起来,才能有效有力地抵制避免“近亲繁殖”、“小国之君”的旧习惯,才能鞭策官员努力学习,开动机器,发展大好形势,干出成绩。

  作为干部管理体制改革项目之一的央地司厅级干部交流和跨省交流制度,一方面体现了“五湖四海”精神,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历练“三门干部”,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改革开放以来选拔政府官员偏重看学历的趋势,客观上导致近些年“三门干部”急剧增多。我们需要知识型官员,但“三门干部”的弊习显而易见: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对社情、民情把握不准。而今,通过央地交流,使中央部门的干部真正体验到了什么才是基层,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民情。地方官员进京任职也有利于地方干部增强国家观念和全局观念。古人有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谋全局的官员多起来,就会带动万万千千的人们时时想到国家利益、人民利益,自觉抵制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的官员就会多起来,公平公正就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

  中国借助换届之年推进官员任职交流,彰显中央人事布局大手笔,“五湖四海”格局为中国未来改革开放事业的推进和确保政令畅通奠定了干部基础,令人倍感欣慰。(冯创志)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尚初】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