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长洲岛上沉淀两岸黄埔校友情深印记

2011年06月17日 00: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广州6月16日电 题:长洲岛上沉淀两岸黄埔校友情深印记

  作者 索有为 奚婉婷 吴敏平

  在广州长洲岛上,有两棵历经两个世纪沧桑的古榕树,垂条交柯、盘根错节。它们“目睹”了孙中山于1924年6月16日在此创办 “陆军军官学校”的意气风发,也“听到”了学校毁于侵华日军飞机轰炸时的深长叹息。岁月流转,虽然“陆军军官学校”几易其名,但其通称“黄埔军校”广为海内外人士所知,其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性产物仍让人乐道回味。

  87年后的今天,中新社记者踏上长洲岛,探寻国共两党留给黄埔军校的种种印记。

  如今的黄埔军校已是广州最知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宣教部工作人员杜穗红介绍说,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等都曾到访黄埔军校。2010年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的游客就达到了94万人次,在几天前举办的广州龙舟赛期间,还有几批台湾游客到此游览。

  由于1938年长洲岛遭日本飞机轰炸,黄埔军校的大部分建筑化为灰烬。1965年,大陆方面对旧址做了一次较大修缮,基本恢复原貌。1984年,在旧址建起的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走进纪念馆的群英馆,悬挂的一幅幅油画展现出曾在黄埔军校任教和学习的国共两党著名将领的飒爽英姿。记者注意到,群英馆内悬挂的国民党将领油画占了相当的比例。杜穗红说,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培养军事将领的摇篮,中共十大元帅中有四位出自黄埔军校,杜聿明、胡宗南等国民党著名将领也出自黄埔军校。

  由中共和前苏联帮助孙中山建立起来的黄埔军校,其特点在于它不仅是一所军事学校,也是一所政治学校。但是军校建立之初,政治教育却不尽如人意。杜穗红介绍说,1924年下旬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面貌为之一新,政治部在校内出刊物、办板报、成立血花剧社,还邀请各界名流进行演讲,毛泽东、刘少奇、何香凝、鲁迅等都曾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身影和思想主张。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专家陈弘君说,政治教育调动了黄埔军校学生的革命热情,使得其在东征北伐中为革命前仆后继,最早的国共两党烈士合葬墓地就是长洲岛上的东征烈士墓园,葬有516名在东征中牺牲的黄埔军校国共两党烈士。

  在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上,赫然有蒋介石的亲笔落款“蒋中正”。杜穗红回忆说,1984纪念馆落成时,对墓园纪念坊上蒋介石的落款也恢复了原貌,当时还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不少市民投书称“不应该在此处出现‘蒋中正’的字样”。但当时的纪念馆馆长解释说,这样处理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最终“蒋中正”三字得以保留。

  中共党史专家陈弘君说:“还原黄埔军校旧貌以及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是尊重历史,同时也是在保存海峡两岸黄埔校友的情感寄托。黄埔军校滋养了一种‘黄埔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是两岸统一的精神纽带。”

  198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同学会在纪念母校60周年华诞之日成立。来自海峡两岸的黄埔校友在首次校友会上久别重逢,他们同唱校歌,用鲁迅的诗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亲爱精诚”,是孙中山核定的校训,包含着国共两党共同革命之意。杜穗红称,军校首期毕业证书的四个边角就分别印有“亲”、“爱”、“精”、“诚”四个字,军校的校歌歌词里也一直保留着校训,更鲜为人知的是,黄埔军校校歌是共产党员熊雄在担任军校政治部副主任期间组织人员创作而成的。

  阳光下的两棵古榕树愈发显得生机盎然,树荫遮蔽下的黄埔军校大门两侧的墙面上,清晰写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训辞。纪念馆工作人员告诉中新社记者,不少黄埔校友回到旧址纪念校庆时,会在校门口朗声共读:祖国尚未统一,同学仍需努力。(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翔】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