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北京组建11支地震救援队 官兵2小时内可集结救援

2011年06月17日 10:47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北京组建11支地震救援队官兵2小时内可集结救援
    昨天,朝阳区综合应急救援支队重型搜救队的队员在利用生命探测仪进行常规操作训练。 本报记者 方非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记者昨天从市消防局获悉,鉴于近期地震频发,本市消防部门业已组建了11支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一旦发生地震灾害,消防部门可以在2小时内集结247名精锐官兵救援。

  据市消防局战训处王仕国处长介绍,目前,朝阳、海淀、丰台已经成立了重型和轻型救援队,大兴、昌平、通州、顺义等5个区县也成立了轻型救援队。到今年年底,西城、石景山也将各建一支重型和轻型救援队,其他区县都将至少成立一支轻型救援队。届时,全市救援队总数可达23支,总人数为765人。

  “重型和轻型的区别主要在于人数、装备和救援能力。”王仕国介绍说,重型救援队编制为45人,配备重型救援器材及搜救犬,轻型中队为30人,主要负责地震灾害现场遇险人员的搜寻和营救。

  本市地震救援队还将承担华北地区以及环渤海地区的地震灾害跨区域应急救援工作。一旦发生较大级别(人口密集地区发生5级至6级地震或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5.5级至6.5级地震)以上地震灾害,消防部门会按照预案,实行2小时、4小时、8小时梯次集结,展开救援。

  2小时集结力量包括总队指挥部、勤务保障分队、3支重型搜救队和3支轻型搜救队,共计247人,作为第一编队成组,携带个人防护、生命探测、破拆救生、照明通信等器材,于2小时内在指定地点完成集结,准备开赴现场执行救援。4小时集结力量包括5支轻型搜救队,共计150人,配备7大类50种救援器材;8小时集结力量由10支轻型搜救队以及特勤队、保障人员等共计900人组成。

  每名救援队员须携带帐篷、食品、饮用水等72小时自我保障物资,以便持续作战。勤务保障分队则负责地震灾害现场战勤保障、通信保障和救援器材运送等任务。如果需要跨区域救援,相关部门会协助消防队伍,通过陆路直接开赴或航空、铁路运输等方式,快速、安全投送力量。

  现场

  搜救精准到人的“动静”

  昨天,记者走进了位于望京消防中队的朝阳重型地震搜救队。队员除了熟练掌握本组所需要的设备外,还要会使用其他分队的基本救援设备。

  “组长需要会操作使用上百种救援工具。”秦旸说。随后,秦旸进行现场演示。让记者走进一间封闭的房子,可以随意运动或静止,他则把雷达生命探测仪立起来正对着屋子的墙壁。5分钟后,秦旸准确地在纸上画出记者所在房间的位置以及动静状况。秦旸拿起一台PDA,上面显示平面覆盖5平方米、纵深为6.1米。搜索到生命体征时,PDA上就会根据被困者的状况显示不同的图形。

  “除雷达生命探测仪外,还有音频探测仪、视频探测仪以及搜救犬等搜救手段,依据不同的地形和灾害情况,救援时会选择不同的探测方法。”秦旸自信地说。

  揭秘

  要想入队先过三关

  朝阳地震救援队队员是从朝阳北部的7支消防中队中层层选拔出来的。

  “救援队队员主要由经验丰富的指挥员和士官组成,同时要满足年轻化标准。”望京中队周队长介绍,目前该队队员平均年龄仅为22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地震救援队员还要先过三关。

  黑屋两小时

  地震救援,有可能长时间处于地下幽闭的空间,而对于黑暗的恐惧是人类的天性。为了克服恐惧,地震队员要轮流进入一个特制的“黑屋子”。

  这间“黑屋子”大约200平方米,空旷无物,门一旦关上,没有任何声音和光亮,按队员的话说“门一关,就找不到门在哪了”。在这样的环境下,队员必须独自忍受两个小时的黑暗和孤寂。

  “一开始,半数队员都过不了这关,经过三到五次的渐进式训练,所有队员都能过关。”据训练人员介绍。

  废墟抬尸

  战胜黑暗后,队员还要接受面对尸体的防恐惧训练。

  在一个600平方米的场所,分三个区域模拟了地下空间、民宅、超市三种震后废墟,每个废墟都藏有数量不等的无名尸体,队员要冷静地全部找到并抬出。

  “一开始真害怕,因为不像在真实的事故现场,人有一股拼劲,忘了胆怯。”队员走进废墟,要掀开坍塌的木板、倒落的家具、扭曲的货架,寻找尸体。找到尸体后,还得再从尸体上翻出训练官提前写好的“标记牌”,记录在案。“头几回训练,走路时腿发软,抄写‘标记牌’时,字都是歪歪扭扭的。”经过近1个月的培训,队员们表示这样的救援已不在话下。

  “分光捉影”

  撑过胆量训练的队员,已经是精兵中的精兵,但是面对“声影墙”,他们很多人最终无法“穿越”。

  “声影墙”表面上就是一面普通的白色墙壁,但是经过大量体能训练后的消防员来到墙壁前,镭射灯光立刻把墙壁喷射得五光十色,而且噪音制造器发出的各种噪音也在扰乱消防员的注意力。此时,消防员需要做的是,辨认出墙壁上偶尔显现出的数字、图形或文字,同时,识别出噪音中夹杂的人类呼救声。

  “这项科目确实很难,但是必须过关。”救援队探测组组长秦旸介绍,探测被困人员时,消防员可能已经耗费了大量体力,但必须保持足够的注意力,观测生命探测仪数据的细微变化。而且,救援现场一般比较嘈杂,消防员需要能够听到地下或废墟中被困人员的求救信号。(记者高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