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江苏把增进民生幸福贯穿“两个率先”全过程

2011年09月19日 13:26 来源:中国江苏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6日下午,江苏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推进民生幸福工程作新闻发布。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提出了“六个注重”的新要求。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作出了《关于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决定》,提出实施包括民生幸福工程在内的“八项工程”。8月19日,江苏在全国率先以省委省政府文件形式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意见》。

  推进民生幸福工程,是又好又快实现“两个率先”的重大举措。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中央对江苏的明确要求,也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期盼。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了今后五年推进“两个率先”的新内涵新标准,明确了让人民更幸福的基本要求。增进民生幸福,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落实“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推进“两个率先”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民生幸福工程,意味着江苏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经济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把增进民生幸福贯穿于“两个率先”全过程。

  推进民生幸福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内容。民生问题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性问题。目前,江苏人均GDP超过7700美元,预计到“十二五”末将超过1万美元。这一阶段,江苏以民生幸福工程为抓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形成全省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共进的生动局面。

  江苏民生幸福工程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实现共同富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鲜明导向,以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为核心,以完善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服务体系为重点,统筹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协调发展,大力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大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努力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幸福江苏。主要目标是,围绕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到2015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目标基本实现,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增进民生幸福,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导向,文化是灵魂,改革创新是动力。江苏提出,既要立足当前,顺应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热切期盼,又要着眼长远,为子孙后代的幸福创造更加坚实的基础;既要尽力而为,切实兑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又要量力而行,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增强民生幸福的可持续性;既要通盘考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普惠于民,又要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阶段、不同群体,因地制宜有序推进。

  江苏要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为抓手,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要立足当前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实施“一个计划”即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在一个相对确定的时期内,通过提高国民经济部门的生产效率和效益、建立健全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机制等,显著提升居民实际收入水平,实现居民收入翻番目标。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是最大的民生实事,是保障改善民生的硬任务,是民生幸福工程的基础和核心。要突出农村居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增收,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五大增收渠道”,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确保如期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体系建设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长远和根本性的作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提出了加快构建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系的新要求。省委省政府结合江苏实际,决定构建“六大体系”,坚持系统化设计、制度化安排、规范化建设、长效化推进,在落实好现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政策举措,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路子。(新华日报记者 刘宏奇 本网记者 戚阜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程涛】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