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客家土楼营造师的叹息:“空有技艺无用武之地”

2011年09月19日 13: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客家土楼营造师的叹息:“空有技艺无用武之地”
    资料图:初溪土楼群位于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它们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呈现出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郑祚声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社卢岩9月19日电 题:客家土楼营造师的叹息:“空有技艺无用武之地”

  中新社记者 欧阳开宇

  “一只野猫也会成为导致土楼坍塌的‘元凶’。”

  它在房顶上抓捕猎物时“不经意”将房上瓦片移位,待雨水从屋顶缝隙流入,沿着房梁渗入木地板,随着屋顶裂缝渐渐扩大,不出两年,固若金汤的土楼就变成一堆瓦砾了。

  在闽西初溪土楼群,徐松生向中新社记者讲述了以上过程。徐师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与土楼打了40多年交道。

  “在我们说话间,这种事情在几公里外可能正在发生……”徐松生说。

  此言并非指技术不过关,作为中国少数懂土楼营造技艺的人,徐师傅掌握了“砌石角”、“日送墙”以及装木料等一些“看不到”的技术,也正是这个优势使他成为传承人。处理野猫的偶尔“捣乱”自然也不在话下,“如果房顶漏雨,我搭梯子爬上去,把瓦片重新整理,一会儿就修好了。”

  “只是现在无处施展啊。”徐师傅叹道。

  现年59岁的徐松生14岁便跟随父亲在闽西大小土楼工地上干活,25岁时就熟悉营造土楼的全部流程,并开始指导数十名工人,闽西初溪土楼群里几乎每座都有他经手修建。

  “那时交通不方便,土楼建造就地取材,工地上很热闹,出资修楼的乡亲们也都盼望着能早点搬进来。”徐松生回忆说。

  但“好景不长”,到上世纪80年代初就很少人盖土楼了,人们更愿意去选择成本更低的砖房。

  到目前,徐松生已9年没有修建过土楼了,上一次接触还是在2002年,当时广东大埔县的花萼楼发生大面积坍塌,徐师傅被请去维修。此后,徐松生没有承接到过与土楼有关的建筑工程。

  如今,闽西乡村里的许多年轻人都离家去外面的世界闯荡,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有些甚至举家迁出土楼。“房子没人住了,失去维护,也就撑不了多久。”徐松生说。

  对于土楼渐渐失去人气,徐松生是接受的,他自己都已搬出土楼到镇上楼房居住。而作为传承人,他还是不愿看到土楼营造技艺的失传。

  “掌握修建土楼技艺必须与操作相结合。”每想到此,徐松生便感到空有浑身技艺却无用武之地。(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