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西藏的建设是汽车兵用轮子一圈一圈滚出来的”

2011年09月19日 15: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西藏的建设是汽车兵用轮子一圈一圈滚出来的”
    西藏军区某汽车团一直把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帮助藏族同胞脱贫致富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摄影:李伟明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拉萨9月19日电 题:“西藏的建设是汽车兵用轮子一圈一圈滚出来的”--西藏军区某汽车团60年服务藏民纪实

  记者 陶社兰

  次仁拉姆是西藏达孜县普罗村村民,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近些年来,村庄附近的达孜农场聘请他和其他贫困户到农场学习种养殖技术,还每月给他们发放工资。于是,他渐渐地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像次仁拉姆这样经历的藏民,在达孜县还有很多。具有40多年历史的达孜农场是西藏军区后勤部生产生活保障中心,由某汽车团代管。40多年来,他们一直把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帮助藏族同胞脱贫致富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其实,从西藏第一个机场、第一根输油管道到第一家运输公司,从河滩荒漠上的庄稼到“一江两河”沿岸的绿树,无不凝聚着某汽车团官兵的辛勤付出。西藏自治区一位负责人曾说:“西藏的建设是英雄的汽车兵用轮子一圈一圈滚出来的。”

  某汽车团是60年前随18军进藏的。当时的西藏,百废待兴,几乎所有重要物资都需要从内地运进。作为当时西藏运输的骨干力量,汽车团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参建任务最重的部队之一。

  1956年4月,汽车团奉命参加西藏第一座机场——当雄机场的修建。在100多天的建设任务中,参建官兵争分夺秒,出动车辆4900台次,运送土石580余万吨。9月5日,当雄机场的竣工,结束了西藏没有机场的历史。10月16日,北京到拉萨正式通航,西藏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在地球之巅,汽车团官兵创造的奇迹远不止这一个。西藏第一所学校、第一座大型水电站、第一座水泥厂……官兵们参加和支援了西藏发展的200多个“第一”工程建设,每一次都勇挑重担,攻坚克难。仅2000年至今,汽车团就出动兵力10万人次、车辆5万台次,先后参加了青藏铁路、兰西拉光缆施工、布达拉宫广场扩建、拉萨大桥修建等100多项重点工程建设。

  真诚帮助世代靠天吃饭的藏族群众过上幸福日子,一直是汽车团一茬茬官兵的追求。

  1992年8月,汽车团官兵经历几年的艰苦探索,终于培育出“高原l号”杂交良种猪。该猪一年可长到270多斤,增长速度是西藏本地猪的1.3倍。汽车团决定免费向藏族群众传授养猪技术和配猪种。

  2年后,圈养“高原1号”猪的群众由原来的几户发展到358户,平均每户增收1480元。8年后,达孜县饲养“高原l号”猪的藏族群众已发展到近2000户,存栏猪总数达3万余头。如今,“高原1号”良种猪成了藏族群众致富的“金钥匙”,在西藏、青海、四川等多个省(区)得到推广。

  几十年来,汽车团从我国西南、西北以及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引进近百个优质蔬菜、果木、水产品在藏区推广,先后有数十种农产品在官兵的努力下落户雪域农家。1991年,高原玉米的培育成功和无偿推广,更是打破了西藏高原种不出玉米的神话,改变了西藏的农业结构和群众的饮食习惯。而以色列丝瓜、日本樱桃西红柿、韩国水萝卜等30多种蔬菜的广泛种植和良种油菜、“三尺六”豇豆、“高原602”小麦等优质农作物在西藏20多个县大范围安家落户,则让西藏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达孜农场,记者看到这里一片片的苗圃正在茁壮成长。农场负责人陈运东说,近十多年来,他们聘请了周围的藏民到农场学习苗圃育苗、扦插、分枝分芽等新技术,先后支付民工工资近百万元,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有关资料显示:在3500米以上的同一海拔地区,有树的地方比没有树的地方空气含氧量增加35.6%。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几十年里,汽车团官兵虽然倾注了心血,但由于那时适合高原栽植的树种极少,加之大家缺乏种树的知识和经验,所栽树苗成活率低,种多少,死多少;年年种,年年死。

  1991年,团里派3名干部利用休假之际去四川和陕西苗圃基地考察,并带回榆树、侧柏、龙柳、水蜜桃、新疆杨等一批适合高原生长的树苗。经过努力,官兵们渐渐掌握了榆树、侧柏、龙柳等47种苗木的种植方法。

  近年来,汽车团官兵种植的各种新经济林、薪炭林、速生丰产优质林向广阔无垠的西藏辐射。团队还在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流域建成30多个林卡,高海拔地区的军民终于实现了绿色梦想。

  此外,团队还从国内外引进300多个草品,成功培育出紫花苜蓿、皮陶白三叶、三倍体毛白杨、牧冰草等200多个适应高寒山区生长的优质品种,使西藏植被覆盖率较20年前得到大幅提高,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如今,在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官兵们嫁接成功的毛白杨平均年生长量为53.7厘米,是目前西藏生长最快的树种之一。

  亲身经历和见证了西藏的发展变化,汽车团官兵深知西藏建设成果来之不易,每当出现雪崩、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他们总是挺身而出,雪域高原处处流传着他们救群众于危难的壮歌。

  1997年冬,那曲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雪灾,11个县、26万人和554万头牲畜陷入绝境。汽车团官兵表示:“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也要把救灾物资运到灾区!”

  在赶往查当乡的路上,官兵们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下,用双手挖雪开道,扒开1米余厚的积雪前进,由于雪太大,车队像蜗牛似的在雪地里缓慢爬行,一天只能行进8公里,严寒和缺氧使得一些官兵头胀、胸闷、呕吐。当车队抵达救灾点时,牛粪已经烧完、粮食早已吃光的受灾群众感动得失声痛哭。

  不仅是那曲,1965年日喀则雪灾、1982年林芝雪灾、2008年山南雪灾、2008年西藏当雄地震,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汽车团的军车,哪里就看得到那面印着“高原钢铁汽车运输团”字样的大旗。

  60年来,汽车团先后参加抢险救灾百余次,出动人员2.4万余人次,车辆8000余台次,运送救灾物资近100万吨。

  2000年4月20日,林芝波密县境内的易贡藏布扎木弄沟高达5520米的山体突然崩塌,仅10分钟,近3亿立方米的泥石流漫天涌下,把易贡藏布江干流完全堵塞,易贡湖湖水以每天1米的速度上涨,4000名群众被困,318国道、国防光缆、军用设施、桥梁及1000多名群众面临洪水威胁,大部分农田、草场、茶园被淹。

  汽车团受领任务后,88名官兵和60台车组成的抢险救灾突击队运送救灾物资挺进灾区。6月8日,易贡湖的湖水顺着官兵们修建的导流渠缓缓泄下,悬在人们头顶的“核弹”安全解除。由于抢险及时,这次我国境内发生的最大一次山体崩塌滑坡事件中,无一人遇难。(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方灿】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