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安徽铜陵市撤销街道办试点社区自治改革探访

2011年10月09日 13:4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居民议事厅”的牌子,在晨光中闪闪发亮。

  9月29日上午8点不到,就有居民相互打着招呼进屋议些家长里短的事了,坐在一旁认真记录的是社区党工委书记吴江秀。这是记者一大早走进安徽省铜陵市映湖社区一间居民自己的“会议室”见到的一幕,里面常备着桌椅茶水和书报杂志等。

  离开议事厅,记者走进一楼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见到已有居民在咨询或办理业务。中间一个长椅上,有位穿戴整齐的老先生,和每个过往人员打着招呼。

  “我不是来办事的,每天就是喜欢来坐一坐,然后上楼唱唱歌、打打牌。”原来,这是71岁的社区老居民刘先进一天的“必修课”。从精气神儿上看,很难想象这是一位正在与食道癌搏斗的老人。“几年前我老伴去世,有个听力残疾的儿子、一个正上小学的孙子。多亏社区同志们的关心啊,三天两头到家里来,和家里人一样!”老刘说起来就有些激动。

  就在几天前,小孙子突感身体不适,老刘急得束手无策,直接给社区“网格人”张玲拨了电话。几分钟后,张玲就赶到家中,带孩子到附近社区卫生站看病。

  “还好,只是感冒,已经好了。”老刘告诉记者,打自己患病以来共开了3刀,每次都是社区工作人员帮着办理各种手续。“张玲主任个人还掏了好几百元。”

  “那就是张主任。张主任好啊!”随着老刘的手指,记者看到一个正在忙碌的身影,张玲有些不好意思地打了个招呼,飞快转身“躲”到服务台后面继续忙着。

  “把关系做到离居民最近的一米,是我们社区工作者的一个日常座右铭。”旁边一位工作人员微笑着说。

  社区“网格人”的魅力

  在社区采访,不断遇到一个又一个像张玲一样被居民们亲切挂在嘴上的社区“网格人”。

  自2009年起,铜陵市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社区工作人员有了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社区“网格人”,每人对应300户左右的居民,主动上门为居民提供贴近、贴身、贴心服务,同时及时收集居民的相关信息。此外,社区取消了坐班制,实行开放式办公,各项业务“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类处置”,既方便了居民办事,也降低了行政成本。

  在此基础上,铜陵社区综合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2010年7月,铜陵试点撤销街道办事处,把原先10个街道办事处和61个社区工作站整合为23个社区居委会,实行区直接服务社区体制,变“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为“市—区—社区”三级服务。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减少层级、提升管理、强化自治、优化服务”。

  随着街道的撤销,原街道相关公共管理、部分审核审批等职能下放到社区,与此同时,区直部门和原街道的人、财、物开始向合并后的“大社区”下沉。

  记者在映湖社区服务中心采访了近两个小时,几乎每个前来咨询和办事的居民,都能说出联系自己的“网格人”,谈起身边发生的变化也都兴奋不已。

  “以前总觉得街道是一个行政机构,位置太高,和居民有点生疏。”前来办理社保的居民万建华说,“街道没了,社区工作人员增多了,上门也勤了,没了距离感。”他抬了抬配戴着志愿袖标的胳膊,“如今我们主动配合社区‘网格人’,当起了志愿者,有捡垃圾的,有护社区的,还有给留守娃义务当老师的!”

  上午10时多,记者赶到另一个天井湖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网格人”赵瑛刚刚送走一位前来办理低保的居民,埋头整理着手上的一叠报表。

  “最明显的改变,居民办事方便多了,我们直接和区里接触,当天做好报表,就可以通过QQ发过去。”她随口说起不久前一件事情,社区有一户姓方的居民,夫妻俩都没有工作,孩子在上小学,丈夫突然不幸去世,家中急需用钱。赵瑛第一时间探望,并依据相关政策两天内为女户主办下来1000元的临时救助,9月份,又给她办了每月200元的低保。

  “当时那1000元可是救急的,一刻也拖不得。”赵瑛告诉记者,如果换作以前,通过街道再向区里申办,最短也要1个星期,“你想想,过去街道不可能专门为你一户,往区里跑一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吴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