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人口发展存多重阻碍 性别失衡问题日益严重

2011年10月23日 06:00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背景

  本周,据媒体报道,联合国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世界人口将在本月内突破70亿大关。世界总人口在12年间增长了10亿。根据预测,2025年世界人口将突破80亿,本世纪末将会突破100亿。

  人口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正在日益加剧。联合国一份报告指出:“如果我们无法控制增长幅度,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将会崩裂,人类将面临灭顶之灾。”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显示,我国总人口(含港澳台)为13.7亿多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长5.84%,年均增长0.57%。这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均增长率下降0.5个百分点。尽管中国人口数量增长明显放缓,然而人口结构问题正日益凸显。面对世界人口突破70亿大关这一严峻现实,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能否持续带来积极的经济社会效应,中国人口红利能否延续,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焦点。

  人口红利还是人口负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人口因素作用不容忽视。资料显示,最近三十年,中国人口结构呈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多、增速快和比重大特点,这种有利的人口结构形成潜在人口红利。

  专家指出,整个改革开放期间,中国人口处在劳动年龄人口总量持续增加以及占总人口比重不断提高阶段,从充足劳动力供给和高储蓄率两个方面,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额外的源泉,被称为人口红利。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教授等专家将人口红利定义为:由于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加,使得人口抚养比(或称“总负担比”)处于下降过程,从而保证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和高储蓄率,为经济增长带来的额外源泉。

  有研究表明,中国总抚养比每降低1个百分点,可促进经济增速提高0.115个百分点。1982年~2000年,我国总抚养比下降推动人均GDP增速上升2.3个百分点,约对同期人均GDP增长贡献1/4左右。

  而这一情况似乎正在发生变化。如果将人口红利源泉主要归于人口转变特定阶段产生的年龄结构优势,那么随着人口转变阶段的变化,其人口年龄结构自然会发生变化。

  事实上,中国目前正在处于人口结构深刻转型时期,即从劳动年龄人口占优势的人口结构转变为老年型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老年人比例显著提高。

  有专家表示,这表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优势的人口结构正发生深刻转型,人口红利优势可能会逐渐消失。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社会学系教授王丰认为,这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获利期即将结束,取而代之是老年人口负担呈累进式加重趋势的人口负债期。

  一些业内专家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为,在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情况下,个人和家庭未雨绸缪可产生新的储蓄动机,形成新的储蓄来源,其在国内外金融市场投资还可获益。这被称为“第二次人口红利”。

  蔡昉教授表示,第一次人口红利有限,其逐渐消失后还可创造条件利用第二次人口红利。他认为,通过产业转移和教育等途径,中国将获得第二次人口红利。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