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袁家军:中国要在世界航天领域占有一片天地(3)

2011年11月03日 02:1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航天人才团队向着国际一流迈进

  记者:载人航天任务实施以来,我们看到了一批批人才的不断涌现,特别是年轻人才的成长非常迅速。在培养人才方面,航天系统有没有“速成”的办法?

  袁家军:人才队伍是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带出来的,不会自动出现。带队伍本身也是有规律的,航天人才培养可以总结为五句话——

  一是工程实践培养骨干。比如说,一下子分来了2000名大学生,他们之间3年之后就会出现极大的不同。谁在工程实践第一线得到了锻炼,谁的能力就会迅速提高。所以,我们现在的主任设计师一类的人才,都是在工程一线成长起来的,都属于型号任务的“主力部队”。

  二是长期积累培养专才。必须经过长期积累,才能吃透一个专业,掌握一个专业最核心的内容,成为真正的行家里手。

  三是一专多能培养将才。在掌握专业的基础上,还要实现多能,因为航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现在各型号的总指挥、总设计师,都是一专多能型人才,他们都是通过大工程锻炼培养出来的。

  四是艰苦砺炼培养帅才。实现重大技术跨越,必然包含无数挫折和汗水。航天帅才要有扎实的技术功底、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人格,这需要在艰难困苦中砺炼而成。

  五是重德修身成就大家。这是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大家的思维特征、专业跨度、管理维度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最重要的是崇高品德的养成。

  记者:人才的培养与国家航天成就的取得密切相关。对于此次交会对接任务和下一步更大规模的载人航天任务,我们准备好了吗?

  袁家军: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支高水平国际一流的航天人才团队,现在正向这个目标快速迈进。尚志、张柏楠、杨宏、刘宇、荆木春等一批领军性人才的涌现,都是在挫折和考验中磨练出来的。我为我们的团队感到骄傲。特别是与国际同行交流时,我会由衷地觉得我们的团队“很厉害”。

  国家信任航天、支持航天,给我们非常多的任务,这是人才辈出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我们这代人难得的机遇。今年,我们将进行25颗卫星、20枚火箭的发射,居世界第二位,这令许多国家的同行感到羡慕。有这么多的任务,也就意味着有这么多的创新平台。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我们将会获得无数的经验、信息和最佳实践来丰富自己。

  我国第一次搞对接,就全程实况转播,这在国际上是没有先例的。如果说航天人要学会用放大镜看问题、检查自己的工作,那么,这次交会对接就是全国人民、全世界拿放大镜检查我们工作。这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当然也存在风险,但是我们能够坦然面对。对我们来说,不管外界如何评论,我们都要把工作做到极致。(记者李宣良 李清华 白瑞雪)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邓永胜】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