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微力量”形成新舆论场 对中国影响无“微”不至

2011年12月23日 00: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电 题:“微力量”对中国影响无“微”不至

  中新社记者 周兆军

  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但在这一年,微博除了贡献出“给力”、“浮云”这样的网络流行语外,对公共生活的影响只是初露端倪。然而到了2011年,微博已经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影响力无“微”不至,流行于网民间的“围观改变中国”一语已开始在现实中有所反映。

  不久前发布的“2011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结果中,“微”字以40多万票拔得头筹。这一年,从年初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到年中的“7·23”动车追尾事故,再到年末的校车安全问题,微博与中国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困惑相遇,无数个只言片语汇聚在一起迸发出的“微力量”,时常从不同的维度推动事态发展轨迹的改变。在日本大地震、“瘦肉精”、“郭美美炫富”、“7·23”动车追尾事故、广东“小悦悦遭车碾压”、校车安全问题等新闻事件中,微博都表现出了形成“舆论场”进而发挥影响的能力。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微博用户已达3亿,占中国网民总人数4.85亿的61%。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使微博成为一种开放式的舆论渠道,并由此被称为一种“自媒体”。

  2011年中国微博的最大亮点,莫过于政务微博的“风起云涌”,各级政府和官员开始尝试通过微博发布信息、沟通民意。《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显示,截至11月,经过新浪网认证的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近2万个,其中政府机构微博超过1万家。据统计,2011年新浪政务微博增长了两倍,政务微博已经覆盖中国所有省级行政区。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微博已经改变了政府与公众的对话方式。政府过去与民众以“发号施令”的方式说话,民众表达观点的渠道很少。现在,政府和官员必须跟上形势,倾听网民的意见,与网民互动。

  一种仅仅140字的互联网文字应用,正悄然改变着官方的社会管理创新进程。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认为,未来,政务微博的发展有必要从初级阶段的“粉丝崇拜”走出来,转向促进解决民众实际利益问题的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健全。如果能通过政务微博,理顺民众的利益表达、诉求机制,理顺解决社会矛盾的通道,可能意义更大。

  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日前在“积极运用微博客服务社会经验交流会”上表示,希望党政机关和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部门和公职人员,通过微博客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妥善回应网上热点,努力引导好社会舆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微博在更快捷地传递信息的同时,也会被一些人利用编造和散布谣言。为此,北京市近日实行微博实名制管理,要求微博用户在进行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后,才能使用发言功能。

  实名制之后的微博将何去何从,目前还不得而知。不断更新的网络产品总是以无法预料的方式闯入人们的生活,也许在2012年,微博会以一种新的形态演绎新的“传奇”。(完)

分享按钮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