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官员人代会8次建议公车改革 上班第一天炒掉司机

2011年12月23日 15: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他是学者也是官员,他是民主党派人士也是全国人大代表。到湖北省统计局当副局长的第一天,他就炒掉专职司机并自驾私车上下班。他连续8年在全国人代会上提交公车改革建议,直到今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厅官叶青的公车改革

  自驾车上班,这原本只是一个理性自然人在现代社会因时适势的本能做法,但放在当今政府官员尤其是省级厅官身上就显得颇为另类。叶青仍然坚持自己的方式,并以节约财政支出为出发点,努力向全国推广公车改革

  本刊记者/杨正莲(发自武汉)

  2011年11月8日,立冬,武汉已经凉意袭人。这天下午,正在武汉大学研修的30多名深圳市龙岗区党务干部,在上课前几分钟才见到主讲老师叶青。他双颊微红,满头大汗,放下手提包之后,又顺手脱掉外套,穿着衬衣和针织背心开始了这天下午的课程。

  “我从统计局骑车过来,骑了15分钟。”叶青就以这样的开场白开始了授课。

  叶青常常受邀在各种场合演讲或者发言,所谈事涉公车改革、中部崛起、微博问政等等。而他最乐意谈及的,是自己践行多年的“叶氏车改”。他甚至认为,这是自己这辈子最大的贡献。

  一个人的车改

  叶青并非刻意要在远道而来的深圳官员面前骑车作秀。这位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有一辆自行车,专门停放在湖北省统计局7楼办公室里。外出5公里左右他都会骑自行车,上下班及外出办事则开自家私车,3公里左右时他喜欢步行。

  这原本只是一个理性自然人在现代社会因时适势的本能做法,但这事儿放在当今政府官员尤其是省级厅官身上就显得颇为另类。叶青很清楚这一点,但仍然坚持自己的方式,并以节约财政支出为出发点,努力向全国推广公车改革。

  2011年3月5日上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9时30分,叶青收到一条手机短信:“公车改革已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你的呼吁没有白费”。

  “这是个很重要的信号,一旦写到中央政府工作报告里面去了,地方政府都得考虑这个事情。”让叶青非常开心的是,公车改革是讨论的热点。“今年特别火,记者采访特别多,基本每天都有采访。”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此前,他的坚持已经持续了9年。

  2003年5月20日,叶青调任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走马上任那一天,他在办公室坐了不到半个小时,就进来一个人自我介绍说是车队的,以后负责给他开车。

  叶青很吃惊,此前在学校一直都是自己开车,从来没有专职司机。于是,他摆了摆手,客气地说:“我自己会开车,你先回去,有事我再找你。”随后他找到了领导,说自己刚从高校出来,不习惯配专职司机。然后他草拟了个方案提出不要专车,对自己进行“车改”。

  “我是大学教授,一直研究公车改革,讲财政改革课的时候还专门讲了公车改革。”1986年起就职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叶青,在转任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后,觉得有责任有义务去实验自己研究的理论。“如果我也坐着公车,就跟我的理论是相违背的。必须言行一致。”

  从此,叶青每天自己开私车上下班,单位补助500元,油价上涨之后提到1000元,其中包含了油费和简单的维修费。他把自己的“叶氏车改”总结成四句话:“自购私车”“市内一月1000元”“出差(出武汉市)实报实销”以及“建议‘双轨’过渡”。

  他很高兴被人称为“用车成本最低的厅官”。但是,这项自我车改,并没有在周边产生多大的带动效应。“和我一样做的只有半个同事,是以前我们局里的一个助理巡视员。他也提出自己开车,只要补贴。不过,他开车技术不太好,出差还得用公车。他退休了后,也就没有其他人(效仿)了。”

  八次建议

  叶青发现,他的方式能够节省大量财政支出。以一辆价格10多万元的机关公车为例,购车费用、修车、保险、路桥费、司机工资福利等,杂七杂八一年摊下来,按最保守的估算,花费在10万元左右。如果实行车改,即使按每月补助1000元,一年也就1.2万元,再加上出差的费用,一辆小车一年至少能省下来8万元。

  早在1993年,叶青就开始关注车改。那一年,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开始取消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改发交通补贴。次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明确“部长级和省长级干部按一人一辆配备专车;现职副部长级和副省长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和相对固定用车”。 这与许多国家公务用车规定大体相当,但中国的乡镇一级干部就有专车。

  2003年3月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提交的“第0225号提案”中的调查数据显示,“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大大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大约是GDP增长速度的3.5倍)。

  2004年,身为政府官员、大学教授和人大代表的叶青,第一次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一份车改建议。那时,关注车改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不多,叶青的建议石沉大海。2005年,叶青结合自身的车改试验再提建议,国家发改委同时就车改问题给他和其他4位代表一起回复。

  这样的笼统回复并不能令叶青满意,他希望发出更大的声音,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2006年3月4日,全国两会期间,叶青创建了博客。如今,这个博客已经有90篇关于公车改革的文章。

  叶青年年提交车改建议。2008年3月,全国两会后的一天,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说是中纪委的,他吓一跳,以为自己犯了什么错误。然而,打电话的人说,他们会积极考虑他的车改建议。

  这样的回应,更加坚定了叶青继续推动公车改革的决心。2009年全国两会上,叶青呼吁设立一个“公车改革试验区”,率先启动公车采购、使用的改革试点。2010年两会上,他又提出,要广泛推行公车改革,中央就要尽快出台指导性政策。

  此间,公车不断增加,而且常被私用。“概括起来就是三个三分之一:领导公用三分之一,领导私用三分之一,司机私用三分之一。老百姓意见非常大。”叶青说,在一个单位里,公车费用占到了整个行政经费的20%到25%,严重畸形。

  2011年,公车改革终于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央和部分地方政府也开始公开 “三公”经费预决算。今年两会期间,叶青第八次提交公车改革建议,并增加了许多具体内容,比如,以公务员工资中的“地区补贴”的20%-30%作为交通补贴、公车加装GPS、使用专用车牌,方便社会各界监督公车私用等。

  行政如自家

  “车改的路还是要坚定地走下去。”2011年11月7日上午,叶青在湖北省统计局办公室里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我也知道改革家是没有好结果的,任何一个财政改革家压缩别人的支出,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不好的。”说到这里,他低头喝一口茶,自嘲式地干笑了两声。

  出生于教师家庭的叶青,曾经梦想成为一名作家。大学前两年,学财政专业的他,一门心思地写小说,但一篇也没有发表。三年级才开始研究经济,毕业后又考研留校当老师,从而实现了他的第二个志愿——当一名有很多很多学生的大学老师。

  “还真没有想过当官。”在导师的影响下,留校后的叶青于1991年12月加入民主促进会,2000年当选为民进湖北省委副主委,分管参政议政工作。2002年3月,叶青出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后又出任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这个是组织的安排,没有选择余地,只能做好。”叶青说,即使做了官员自己也很另类,他最喜欢最看重的还是教授这个身份。“我觉得做人最开心的一点就是按照自己的理念去做,政在节财就是我的一个理念,我提倡行政如自家。”在他看来,一个人在家里怎样节约用水用电,那么在办公室里也应该同样做到。在家怎么用车,上班也应该一样。

  叶青从小爱车,他拿到第一笔工资就买了一辆武汉产的自行车。2001年39岁那年,他买了一辆4.9万元的夏利车。“开车可以给人一种成就感,我不需要别人代驾,不是什么都要有人专门给你服务的。”

  当上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他还常常开车带着同事一起出差,也时常在节假日带着家人一起外出旅行。叶青有一对双胞胎儿子,老大重度脑瘫,到现在还像婴儿一样,躺在床上需要有人喂饭、换尿片。

  叶青认为,没法预测的事情发生了,只有正确面对,不能因为这件事情影响家庭其他成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更不能当做负担,“另外一个孩子成绩很好,已经读大四了。我们一家出去旅行,都会把这个孩子放在汽车后座上一起带着。”

  这种豁达的性格,也深深影响着叶青在官场上的态度。他很快就在统计局副局长之职、个人喜好及价值取向之间找到了平衡。“当统计局副局长最大的便利就是,我可以实践公车改革,以官员的身份来谈论并实践,这就是最大的意义。如果我只是一个处长,却来谈公车改革,人家就会说你处长本来就没有车,谈这个没用。如果你只是教授,谈这个事也只是理论上的假设。这是我在这个位置上最大的收获”。 ★

  叶青:1962年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员会副主委。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武汉市政府参事。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我觉得做人最开心的一点就是按照自己的理念去做,政在节财就是我的一个理念,我提倡行政如自家。”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姚培硕】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