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探秘解放军最后的骑兵部队 战马伙食费比骑兵高(2)

2012年03月14日 02:46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牧马
红山军马场克什克腾旗

  据骑兵营军医刘红才介绍,大多数马都很有个性和脾气,你要是摸不准,别说驰骋草原,就是骑上它都困难。这也就是为什么新兵刚到骑兵营时都会领到一个成熟的老战马,只有骑兵有了三年经验后才会去驯马。

  “新骑兵到老骑兵,最基本的一个门槛就是可以独自压马,就是将新入营的战马训练成军事合格服从指挥的熟马。”班长王聪介绍说。

  骑兵袁春说,曾经有一匹编号983的战马非常难以驯服,一开始有人骑它时就反应特别强烈,甚至会去撞墙,好几个老骑兵都被它摔下马受了伤。后来经过3年多调教,它最终成为营里最优秀的战马之一,多次考核都是名列前茅。

  年龄:8岁以后

  安息地:转业他处

  犁地拉车病死老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即便是将军也有解甲归田的那一天。对于战马而言,时间更显残酷,在经历短短四年黄金期后,战马不得不离开部队转业到地方,或像小男孩的爱马乔伊一样套圈犁地,或者拉车,有些病死有些老去。不过也有罕见的立功马可以永久服役。在新疆有一个战马雕塑,是为了纪念一匹战功卓著的枣骝马,据说当年彭德怀曾经亲自发过指示,给予永不退役待遇。

  -战马·牺牲

  先救人还是先救马?

  战争是残酷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动物都是肉体的折磨和身体的摧残。有战斗就有牺牲,人和马会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当危险来临时往往是战马牺牲自己保护战士,当同样的抉择摆在人类面前时,我们往往也只能是放弃战马拯救同类。据《解放军报》报道,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玉树军分区独立骑兵连的马厩,成为一片废墟,连队108匹军马,被砸在废墟中的共有61匹。当时,战士刘永山的坐骑被压在下面嘶叫,同时传来一名藏族妇女的呼救声,那一刻他的心简直就要被撕裂了,一边是遇难的藏族同胞,一边就是情同手足的无言战友。理智的选择使战马牺牲了。

  在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部队被困没有粮食,最后只能杀马饮血吃肉渡过难关。

  西藏“墨脱戍边模范营”的官兵将一匹“牺牲”的军马安葬在山野里,坟前的木板上写着几个大字:老马之墓。

  墨脱曾经一直不通公路,部队的给养物资全部靠人背马驮。15年前,这匹栗色的骏马作为“编外战士”,来到营里,官兵们叫它“老马”。“老马”在墨脱服役15年,执行任务数百次,运送物资千余吨,行程4万余公里,先后40多次负伤,立下了汗马功劳。

  关于战马有太多感人故事,未来它们将继续书写传奇!

  -战马·摇篮

  红山 全军唯一军马场

  中国的军马生产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我军最多时曾拥有22个军马场,这其中包括山丹军马场、牡丹江军马场、红山军马场、岷县军马场、昭苏军马场等,而红山军马场无疑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也是目前全军唯一保留的有部队编制的军马场。

  红山军马场现有马匹上千,主要为蒙古马。它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南端的乌兰布统古战场核心区,始建于1964年,隶属北京军区联勤部,主要担负边防部队军马供应保障任务,为部队生产蒙古马。

  红山军马场曾经是我军后勤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87年12月,总后军马局和各军区所属军马场均进行了整编,军马场由22个减少到14个。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军马场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相继结束了原来承担的历史重任,大多数不再为部队养马、育马,而改营其他项目。2001年后,甘肃山丹军马场移交地方。至此,红山军马场成为全军现在唯一仅存的有部队编制的军马场。

  为什么红山军马场得以保留呢?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红山军马场副场长于海峰,自小出生在那里的他回顾说,当年是时任北京军区司令杨勇亲自圈定这块地,划给北京军区开始兴建军马场,四十多年来,红山军马场向部队输送了20000余匹军马。他介绍说,红山军马场蒙古马非常耐寒,即便是在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依然可以行动自如,耐力非常好,几十年来一直是我军的主要用马。

  红山军马场每年要向部队提供400匹左右优质蒙古马。当年军马场实行军事化管理,牧民五六个一组被分为一班,甚至还有一个女子放牧班。

  今年60岁的老牧工张福合在这里养马已经有48年了,他介绍,作为政治性极强的任务,红山军马场管理非常严格,早年部队领导提出的要求是“人不离马, 群不离人”,对于马群要24小时有人看护,防止丢失。有时半夜查岗,部队干部会临时在牧场朝天放三枪,次日逐个向放马人询问间隔时间,答不上来就是没有管马偷偷睡觉了。

  牧工看管军马不力会被严肃处理的,他们最怕的就是恶劣天气下马群走散。张福合回忆说,有时马群赶上暴风雪丢失马匹,自己就要去四处寻找,一找就是20天,直到把马找回来,因为每一批军马都是按照生产任务喂养的。为了识别管理军马,他们会在马身上烫上一个红山军马场的标记和编号,这样还可以防止外来马擅自闯入军马场带来流行病。

  如今的红山军马场被公众所熟悉,更多的是因为那里风景优美,尤其是很多自驾车爱好者和摄影发烧友最喜欢的旅游休闲圣地。

  此外,如果愿花1.5万元左右,就可以购得一匹这里的好马。

  本期策划 张大天 晨报锡林浩特专电 特派记者 王海鹏

  本版图片 褚文杰

【编辑:官志雄】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