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解放军研发装备保障感知系统 收发效率提高16倍

2012年04月26日 10:11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刘茹在组织指挥设备测试调试。 范钦尧摄
刘茹在组织指挥设备测试调试。 范钦尧摄

  四月江南,花团锦簇。在她的窗台上,有一株绽放的红杜鹃,灿若云霞。这株红杜鹃是她从皖东山区某军营带回来的,那里是她放飞理想的地方,那花是她奉献军营的见证。

  作为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批地方大学生入伍干部,她投笔从戎、扎根基层28年,取得15项军队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2项;被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军区“科技英才”,2次荣立二等功。

  她,是南京军区某雷达仓库女高级工程师刘茹。

  领衔研发“装备保障感知系统”,推动我军装备保障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

  花开“战场”别样红

  去年深秋,有“东方欧文堡”之称的某兵种训练基地,南京军区一场实兵实弹自主对抗演习打响。此役,刘茹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亮剑”。

  由她领衔研制的“装备保障感知系统”嵌入一体化指挥平台,让装备指挥更加灵敏,保障行动更加透明。

  瞧!作战一线,红方主攻营遭炮火拦截,3辆装甲战车底盘受损、2辆装甲战车炮塔被毁。与此同时,几十公里外的“中军帐”指挥平台,红方主攻营武器装备受损情况实时呈现在指挥员眼前。点击鼠标,“装备保障感知系统”随即自动生成保障方案,装甲抢修组开始抢修受损战车……

  随着红方指挥员命令,保障队伍的一兵一卒、保障资源的一枪一弹,哪里急需就往哪里调度,战场保障行动有条不紊。

  这一全新高效的战场装备保障方式,让现场观摩专家振奋不已:

  ——保障信息从“心里没底”向“实时感知”转变。 过去,各种装备保障数据只能靠电话、电台逐级上报;如今,每台装备有了“黑匣子”,就算是兵撒千里,指挥员也能够实时感知装备技术情况。

  ——保障资源从计划安排向精确调控转变。过去,保障资源调配往往靠“战前”分配;如今,通过信息流引导技术流、物质流,实现了从传统计划分配到信息感知驱动的精确调控。

  ——保障指挥从经验判断向科学高效转变。感知系统在接受各战斗单元的装备保障调配请求后,能自动权衡计算并形成最佳调配方案,科学决策有了智能化“外脑”……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红方指挥员对刘茹的创新成果赞不绝口: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装备保障领域的“知己”显得尤为重要,这套系统让我军装备保障搭上了信息时代的高速列车。

  此刻,伫立沙场,晶莹的汗珠挂满刘茹额头。为了研制成功“装备保障感知系统”,她和战友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常人难以想象。

  一个个不眠之夜,他们挑灯夜战;一个个攻关时刻,他们挥汗如雨……刘茹带领课题组先后攻克了无损压缩、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运用等20多个“瓶颈”问题。去年,“装备保障感知系统”在全军科技成果评审会上高票通过,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一项创新成果推动了我军装备保障模式的变革,刘茹了不起!”南京军区装备部部长孟昭斌告诉记者,难能可贵的是,她是山沟里走出来的“发明家”,在基层干成了一件件大事情。

  早在10多年前,刘茹针对大量高新武器陆续列装部队的实际,按照器材联网联供的总体构想,提出研制“器材信息化平战综合保障系统”,实现电子装备器材的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存取、自动监控和野战化保障。

  “这是一个融计算机网络、条码识别、数据采集、光机电于一体的前沿课题,综合集成要求高,难度是否大了点?”当时很多人拿不定主意,仓库领导更是心里直打鼓。

  面对加快转变战斗力保障力生成模式的新征程,大山遮不住她的视线,刘茹坚定地说:装备保障问题不解决,部队上战场就会“掉链子”,难度再大也得闯一闯。

  花开“战场”别样红。刘茹和她的团队引进应用气象学中的小环境气体分析法等技术,完成了系统研制,使装备器材存储空间节省了80%,非正常损耗降低了70%,收发效率提高了16倍,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研灵感来自一线需求,15项科研成果全部推广运用转化为战斗力——

  硕果累累向“打赢”

  “刘高工,还记得我吗?”前不久,刘茹刚来到某野外驻训点的帐篷村,某部装备部副部长申常青热情地迎了上来。

  “你认识我?”刘茹有点发懵。

  “那是10多年前了,您到部队了解装备保障需求,我参加了座谈,我当时是团修理所的技师……

  此时,当年那一幕幕场景仿佛又回到刘茹眼前——

  那年,她在调研中多次听到官兵反映,新装备技术含量高、种类多、结构复杂,技术保障难度越来越大,成了基层的“挠头事”。

  能否开发一个像医疗急救车一样的装备保障“120”?带着这个想法,她风里来雨里去,扎在硝烟弥漫的训练场上采集数据,整理搜集的技术资料堆起来比一人还高。历时两年,刘茹终于攻克了难关,成功研制出“装备保障分队数字化野战保障系统”。

  盘点刘茹这些年取得的丰硕科研成果,同行都会惊奇:待在如此偏僻的山沟里,她的科研灵感为何源源不断?

  在刘茹看来,答案其实很简单:“搞清楚一线作战需求什么,自然就知道自己的攻关方向在哪里。”

  她入伍28年,25年与雷达打交道。有人说,她就像一部“活雷达”,每天都在不停扫描着部队打赢需求。比如,她到一线部队去有个习惯,坚持到连队饭堂就餐,直接面向官兵了解基层部队的保障需求。如今,她已年过半百,但每年都抽出近半年时间到作战部队调研试验,每次带课题组到部队巡修、推广项目,都把征求部队保障意见建议作为一项“硬任务”。

  刘茹常对身边的年轻人说,我们的研究成果最终都要服务于部队打赢需求,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这些年,她领衔的科研项目必须严格过“三关”:立项关,坚持从实战出发;研发关,必须具有创新性和可持续性;应用关,成果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直接转化为战斗力保障力。

  那次,刘茹带领“装备保障感知系统”课题组赴皖东某训练基地,指导实兵对抗演习部队进行系统运用。

  演习打响前一天,有的官兵反映:系统层级设置太多,容易造成指挥指令传输时限延长,不能满足作战指挥扁平化的需要,快捷、高效的特点体现不充分。

  时间如此紧迫,怎么办?刘茹果断决定:改!她连夜组织课题组对所有终端的通信地址进行重新设置。

  深秋的山林,寒意逼人,浓雾弥漫。刘茹和课题组在野外调试、安装了整整一宿。天亮了,系统全部调试完毕,每个人发梢上都挂满了露珠。

  演习战斗打响,部队开到哪里,刘茹就带领课题组跟进到哪里。仅这次演习,他们就先后采纳演习部队官兵对系统完善改进的意见建议60多条。

  快反系统是炮兵部队的“中枢神经”。那年,刘茹担任军区“炮兵射击指挥系统营连子系统”的主修工程师。她打起背包住进连队,到训练场和战士们一起操炮。从装备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分解结合入手,逐个攻克了数字电路、数字通信系统和计算机通信软件等技术难点。经过短短两个月,她就研制出了“炮兵射击指挥系统营连子系统”的专用维修设备,困扰基层的装备保障难题迎刃而解。

  花儿朵朵向阳开,硕果累累向“打赢”。近年来,刘茹领衔参与46项课题攻关,成果100%在全军或军区部队推广。

  扎根基层28载默默奋斗,从女大学生成长为全军装备保障专家——

  根深叶茂“红杜鹃”

  说起老父亲,刘茹泪流满面——

  2010年初夏,老父亲病重。当时,一个重要课题进入关键时期,她必须坚守在试验现场。

  那天清晨,电话响起:“爸爸快不行了。”她急匆匆赶到病房,脸贴脸轻声地喊道“爸”。听到心爱女儿的呼唤,老父亲吃力地睁开眼睛。谁料,他突然问道:“现在几点了?”

  “八点多了吧。”刘茹回答。

  没想,老父亲严厉催促:“八点多了,怎么还不去上班!”

  刘茹深知老父亲的脾气,她声音颤抖地说:“爸,我马上就去单位了。”离开病房的那一刻,泪水从刘茹眼中奔涌而出……

  这就是刘茹和老父亲的最后一次对话。刘茹父亲是全军知名肝病专家,一生为国为民兢兢业业。这简单的话语,浓缩着他对女儿的殷切希望。如今,这句话成了刘茹的精神滋养,不断激励她继续前行。

  刘茹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28年前怀揣知识报国理想投笔从戎。入伍后不久,她被分配到皖东山区某雷达修理所工作,成为当时全军基层军械修理单位的第一个女大学生干部。

  这个修理所毗邻《醉翁亭记》中描述的琅琊山,风光虽秀美,条件却很艰苦,离最近的小集市也有十几里,营区经常用不上电、洗不上澡。

  犹如满山的红杜鹃,不择土地肥瘠,不畏春寒料峭,总是迎春怒放。刘茹不仅在大山扎下了根,而且还绽放出绚丽的人生色彩。

  刘茹从各种零部件的基本构造钻起,一招一式地练,如今熟练掌握了9类69种型号雷达仪器仪表检测维修技术,从一名“门外汉”变成了“雷达通”,从基层创新舞台上的无名小卒,成长为声名远播的全军装备保障专家。

  “大学生扎根基层接‘地气’,能更好地感知前行方向。”谈起这些年的科研经历,刘茹深有感慨地说。

  成功总是与艰辛相伴。由于长年与雷达、计算机打交道,加上超负荷工作,刘茹的身体状况经常“亮红灯”,现在患有心脏病、肾结石等多种病痛,胆囊也被摘除,体重曾一度下降到39.5公斤。

  即便如此,刘茹丝毫没有放慢前进的步伐。每当遇到挑战,刘茹都特别兴奋;每次执行任务,她都全力冲锋。她说:“尽管工作很累,但内心很快乐。”

  受老父亲影响,刘茹不仅自身要求严,对女儿的教育也从不放松。女儿医科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大医院当临床医生,上岗前刘茹让女儿立下誓言:要像外公那样,决不收回扣和红包,做一名赤诚奉献的好医生!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去年底,女儿工作成绩突出,省市多家媒体连续报道了她的事迹。看到女儿的成长,刘茹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丁广阳 王余根 汪志忠 代烽)

【编辑:王金志】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