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专家回顾中国921工程:载人航天梦开始的地方(2)

2012年06月26日 16: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向总理汇报

  1990年12月,航空航天部成立了载人航天工程领导小组,任新民担任首席顾问。

  与此同时,航空航天部的19名专家组成了载人航天联合论证组,负责人是钱振业,他也是“863计划”载人空间站系统及其应用主题项目组的组长。

  1991年3月14日上午,航空航天部的一部专用电话铃声响起。电话是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打来的,通知说:3月15日下午3点至5点,李鹏总理要邀见任新民同志和了解飞船情况的同志,听取汇报。

  任新民深知,这次汇报关系到中国载人飞船工程的立项。他琢磨,要在一个半小时内把问题讲清楚,“这样能给总理留点时间讲讲”。

  第二天下午,任新民和“了解飞船情况的同志”钱振业准时进入位于中南海的国务院某会议厅。两人刚刚落座,李鹏就出现在会议厅的门口。

  任新民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参加这次会议的一共就4个人:李鹏及其秘书,他和钱振业。

  任新民和钱振业按照几经修改和斟酌的汇报提纲,详细讲述了中国载人航天为何要从载人飞船起步,并分析了中国研制飞船的技术基础和现实条件。“载人不载人是航天技术一个质的跨越,在工程的研制实践中还需要付出努力,但据目前的分析,还没有不可逾越的重大技术关键。”任新民汇报道。

  李鹏在听取汇报中不时插话询问,听完后他表示,虽然资金上有困难,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飞船项目所需的几十个亿还是可以解决的。他指出,飞船工程一定要专款专用。

  根据这次汇报,航空航天部随即整理出了《航空航天重大情况(五)》报批件,上报中共和国家领导人。

  5天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给航空航天部转来了批示后的报批件,上面留下了刘华清、李鹏的先后批示以及江泽民的圈阅。

  任新民至今还能记得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批示的一句话:“当前财政实在困难,动用国库存的金子,每年出点也得干!”

  中央批示之后,中国载人飞船工程的论证和立项进入了快车道。

  1991年4月初,航空航天部的联合论证组完成了《载人飞船工程实施方案》。11月,形成了《关于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立项的建议》。

  1992年1月8日,李鹏主持召开了中央专门委员会第5次会议,专门研究中国载人航天问题。

  中央专委会的前身是1962年为领导原子弹等尖端武器的研制工作而成立的15人专门委员会,周恩来是第一任主任。八九十年代,中央成立了领导重大航天项目的专门委员会,李鹏担任主任。

  这是第一次,中国载人航天问题被正式摆上中南海的会议桌。

  任新民受邀出席了这次会议。他特意将一个1:10的飞船模型带到了会场,结合模型做了简明扼要的讲解和演示。

  会议纪要显示,会上做出了这样的结论:“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诸多方面考虑,立即发展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是必要的。我国发展载人航天从飞船起步。”

  评审组中的争议

  会后,国防科工委和航空航天部随即成立了由200余名专家组成的载人航天领导小组,时任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出任主任。

  领导小组下面分设两个组:一个是技术经济论证组,即工程论证组,组长是王永志;另一个是专家评审组,组长是任新民。

  专家评审组由全院士组成。除任新民外,副组长是王大珩和屠善澄,成员包括王希季、庄逢甘、闵桂荣、张履谦、杨嘉墀、童铠、谢光选等院士。

  虽然任新民牵头做过的重大项目难以计数,但这个组长格外不好当。

  时任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办公室主任兼任新民秘书的谭邦治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老专家的工作并不好做,很多人都是留美博士,技术上都有自己的一套,都是武林高手,有的专家非常坚持自己的意见。要让这些‘武林高手’就评审报告统一意见谈何容易。”

  是搞三舱方案还是两舱方案?是先上一个航天员还是两个航天员?飞船是水平发射还是垂直发射?专家们各执己见。有专家提出,在评审意见中要写明自己的不同意见,并单独签名。

  任新民心里清楚,如果评审报告都形不成统一意见,中央专委会又怎么会批准立项呢?

  一次评审会上,争论非常激烈。见此,任新民做了半个小时的发言,除了剖析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对于中国航天和中华民族的重大意义外,还现身说法:“有些问题我也是有不同意见的,但为了大局也只好放弃。”

  他还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从我们航天部所在的驻地阜成路8号出发去天安门,经公主坟,经木樨地,经西四都是可以到达天安门的。但最怕的就是坐在阜成路8号争来吵去,而不动身;或者按一条路线走一段又改变主意,回原地再争论,又另选路线,时间都耽误了,却到达不了目的地。只要确定一条路线,齐心协力走下去,总可以到达目的地。我们搞技术工作,搞航天型号研制,也是这个道理。”

  这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打动了现场很多人。

  评审大会召开前,任新民又去了几个意见较多、态度较激烈的专家处走访,做工作。

  最终,方案论证报告和相应的评审报告按计划向中央专委会上报。航空航天部一位领导事后曾说:“如果没有任老总的主持和坐镇,评审报告很难统一。”

  三步走计划

  1992年8月1日,李鹏主持中央专委会第7次会议,听取国防科工委和航空航天部联合组成的论证、评审组的汇报。

  按照李鹏的要求,每个到会的专委会成员都在会议纪要上签了名,缺席的也被要求补上。

  8月25日,中央专委会向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呈上了《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

  《请示》建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在2002年前,发射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实现载人航天飞行。

  实际的步伐比这个计划晚了一年。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杨利伟完成了中国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第二步,大约在2007年左右,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航天员出舱活动,发射了一个8吨级的太空实验室。

  2011年9月,8吨级的太空实验室“天宫一号”升空。

  第三步,研制、发射、建造20吨级的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太空站应用问题。

  如今,这一步计划已有了时间表,将于2020年前后完成。

  谭邦治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方案中的轨道舱留轨这一创意来自于任新民的建议。任新民在研究前苏联“联盟号”飞船的结构示意图时发现,“联盟号”飞船把轨道舱作为垃圾留在太空,非常可惜。

  国外的载人飞船通常只有返回舱才配备太阳能帆板,任新民建议,为轨道舱加装一对帆板。在返回舱着陆后,轨道舱可以靠这对帆板提供的能源围绕近地轨道运行半年,堪称加强版的对地观测卫星。

  两对帆板在太空展开后,飞船看起来像一只蜻蜓,这成为中国载人飞船的一大特色。2002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在现场观看了“神舟四号”飞船的发射后,对任新民说:“看来你坚持轨道舱留轨是正确的。”

  1992年9月21日,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天。

  中南海勤政殿里,中共中央第195次政治局常委扩大会召开,听取国防科工委、航空航天部的汇报,讨论审议中央专委会《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

  会议批准了这一请示,并做出了一个让航天人深受鼓舞的决定:要像当年抓“两弹一星”工程一样,抓载人航天工程。

  至此,中国载人飞船工程正式批准立项,并于当年开始实施。

  按照中国多数重大科技工程的惯例,载人航天工程也因为立项这一天是9月21日,获得了代号:921工程。 ★

【编辑:姚培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