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瞭望》新闻周刊:预算编实或可从“三公”始

2012年07月02日 14:52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海关总署等12个部门本级和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等54个部门所属单位直接在项目支出中列支基本支出3.93亿元;民航局等20个部门本级和国土资源部土地规划院等62个部门所属单位在预算科目、支出项目间调剂使用预算资金7.75亿元,个别部门还存在超标准列支‘三公经费’现象。”

  这些数据来自于201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6月27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情况时指出,“三公经费”概念不清晰、口径和标准不够规范,不利于发挥约束和控制作用,也容易造成社会公众误读。

  一年多前,中央98个部门开始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各界对此多给予积极评价。但普通民众只能根据数字的大小来盲目发些议论,至于这些数字是怎么得来的,多少才算合理,为何部门之间的差别那么大,如何监督和问责等问题不得而知。而前述调剂使用和超标准列支等问题,若不是专业的审计部门告知,更非一般民众所能知晓。这一定程度反映出预算管理制度和规定不够明确完善。

  正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把增强预算的完整性、科学性和透明度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其明确规定,各级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纳入预算,不能隐瞒、少列政府收入,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预算、预算调整、决算,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

  应当说,中央部门的预算越来越细致,本届全国人大的预算审查报告每年都强调细化部门预算。过去提请人大审议的预算草案只有一张表,2011年已经增加到22张。

  尽管如此,距离“内容上编实、总量上编实、方式上编实”这“三个编实”的总体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对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都要高度重视,实现全口径预算。预算编制应尽可能全面、完整,将类、款、项、目都列出来。真能做到这样,民众对“三公经费”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疑虑了,就能参与监督,“三公乱象”或因此大大减少。

  “三公经费”只是预算中很小的一部分,但窥一斑或可知全豹。预算说白了就是约束政府花钱,财政收入来自公民纳税,财政支出影响国计民生,加强对财政预算的审查、批准和执行监督,应当作为我国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平台。其推行将有利于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和依法行政,也有利于提升整个国家的治理水平。更进一步看,对于反腐来说,这实为一把利剑。文/王仁贵

【编辑:张尚初】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