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美世贸对簿公堂 滥服对华双反药治不了美国病

2012年07月18日 05:5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中美世贸对簿公堂 启动争端解决程序

  滥服对华“双反”药治不了美国病(热点聚焦)

  美国近来总是将自己的经济难题归罪于中国因素,频频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对美国这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中国已开始积极应对。据悉,中美两国将于7月18日—19日就美国对华22类产品的反补贴措施一案进行磋商,从而正式启动世贸争端解决程序。

  【 打包“双反”案告上WTO 】

  早在今年5月25日,中国就美国对华油井管、铜版纸、钢制轮毂等22类产品反补贴调查中的做法,在WTO向美国提起磋商请求。此案涉案金额高达72.86亿美元。

  “之前中国曾就对华产品滥施‘双反’向WTO告过美国,但美国没有认真改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次中国干脆把所有美国对华“双反”案件一起打包告上WTO,一方面争取扭转美国的错误做法;另一方面是对今后可能发生的“双反”案件树立规范。

  针对此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指出,美方在对涉案产品的反补贴调查中,在公共机构、补贴专向性、补贴利益计算、“可获得事实”的适用以及所谓“认定中国出口限制措施构成补贴”等方面存在诸多与世贸规则不符之处,继续沿用之前已被世贸组织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否定的错误做法。

  “这是中国向美国施压的一种方式,若美国依然不改正自己的错误,中国还将继续告下去。”屠新泉表示。

  除此案外,美国对中国出口产品进行贸易调查的案件还有很多。商务部统计,2011年,中国出口产品遭受到69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达到59亿美元,其中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最为频繁。2012年上半年,中国产品遭遇国外贸易救济调查增多,金额也大幅度增长。其中,欧洲、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对华发起调查的金额占总金额的60%。

  【 既想捞选票也想捞实惠 】

  美国为何总在中国出口产品身上找碴儿?专家指出,这其中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

  今年是美国大选之年,政客们需要以强硬的对华政策争取选民。据美国一项两党民意调查显示,62%的美国人希望美国政府对中国态度更加强硬,他们还对大量就业岗位转移至海外感到担忧。报道称,美国政界的关键人物近日都已经听取了关于该民意调查的报告。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国际金融与国际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闫小娜对本报记者说,在美国经济一蹶不振、美国中期大选正在造势之时,指责中国过多的贸易顺差引起全球经济失衡,似乎成了美国对内对外的政治砝码。有分析认为,美国政府希望通过中美贸易战等来掩盖国内经济问题。

  美国滥用贸易保护还与其“回归实体化”经济有关。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春顶认为,金融危机过后,美国突然发现虚拟经济泡沫的破灭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缺失,再加上美国失业率较高,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开始考虑回归生产、制造等实体经济,这肯定会与中国形成竞争,一旦形成竞争,他们肯定会采取一些措施保护国内企业的发展,从而导致贸易摩擦的增多。

  【 滥施“双反”作用有限 】

  将自己的经济问题,比如贸易逆差、失业率高等归罪于中国出口产品,专家们认为美国吃错了药,其实施贸易保护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封堵打压中国产品治不了美国的经济病。

  闫小娜说,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是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引起的,中国对外贸易更不存在倾销与补贴,而主要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根本的内在缺陷引起的,这就是著名的特里芬难题。美国的对外贸易赤字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其次,作为经济中心的美国在高科技产品生产上有比较优势,但他们对这些产品的出口有严格限制。而外围国家在加工制造业方面有比较优势,在将这些产品出口到美国后却换不回美国的高科技产品,这是造成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想通过对中国的“双反”来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实在是杯水车薪。

  “其实‘双反’对美国经济的救命作用有限”,屠新泉指出,“双反”只能针对一部分产品,而美国制造业面临的是全局性困难。而且,“双反”只能针对一两个国家,“反”了一个国家,其他国家会顶替上来,顶替国产品的成本比美国低,但比被“双反”国的产品成本高,这样,对美国的产业帮助是有限的。

  专家指出,频挥贸易保护大棒的美国,其实在自由贸易中获得了很多好处。闫小娜认为,美国人民通过自由贸易提高了消费水平。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利益攸关方,美国只有学会和中国更好的相处,更好的合作,才能真正挽救本国经济,才能实现共赢。记者 罗 兰

【编辑:吉翔】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