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组部负责人就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答记者问(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8月03日 19:4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问:当前,新一届地方党委特别是省级党委领导班子与以往相比有哪些特点?

  答:这次换届,坚持把选好配强领导班子作为搞好换届的关键,高度重视和抓好党政正职和关键岗位干部的配备,注重人选质量,优化班子结构和整体功能,重视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和选拔。

  新一届地方党委领导班子的特点:

  一是党政正职政治上强、领导经验丰富。省区市党政正职均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多年,具有多岗位工作经历,政治上成熟,领导和驾驭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市级党政正职具有下一级党政正职经历的占66.8%;县级党委书记具有县级班子或乡镇领导工作经历的占86.4%。

  二是干部交流力度进一步加大。省区市新一届党委班子中交流干部占到一半;市、县、乡党政正职和关键岗位干部也基本由交流干部担任。

  三是突出重视基层的导向。省区市新提名常委中,担任过市县党政正职的占63%,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占61.6%;市、县党委常委中,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分别占51.7%、66.1%;1658名大学生村官、2897名村干部进入乡镇党委班子。

  四是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选配了一批年轻干部。省区市党委班子按规定配备了50岁以下的干部、45岁左右的干部;市级43岁以下的占11.9%;县级40岁以下的占20.3%;乡镇35岁以下的占32%。在选配年轻干部的同时,注意发挥各年龄段干部作用。重视配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省、市、县党委班子配备女干部数量分别比上次换届增加了12.1、3.3、12.2个百分点,少数民族干部分别增加8.7、11.5、7.3个百分点。充实了一批熟悉党务、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干部,注意班子成员年龄、经历、专长、性格的合理搭配和优势互补,增强了班子的整体功能和合力。

  问:这次换届选人用人的标准是什么?是怎么确保这些标准得到落实的?

  答:这次换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树立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正确用人导向,切实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着力推进改革,完善干部考察工作。

  一是坚持把德的考核放在首位。积极探索考核干部德的有效途径,个人述职述德,民主测评测德,个别谈话问德,民意调查注意了解在群众中的口碑,实绩分析了解干部的政绩观、工作动机和工作作风。省区市党委换届考察还增加德的专项测评,并把坚持原则、敢于负责作为考核重点,努力考准考实干部的德。

  二是突出考核科学发展实绩。着重考核经济发展、维护稳定、改善民生、环境保护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情况,把换届考察与年度考核、任职考察等情况综合分析,防止简单地把经济总量、发展速度等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主要依据,全面客观地评价干部。省区市党委换届考察开展了干部自我业绩评价,增强实绩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注重考核廉洁自律情况。各地坚持把听取纪检监察机关对换届人选的意见作为必经程序,充分运用巡视、审计成果。对确有问题的,坚决不提名。省区市党委换届所有提名人选廉洁自律情况都征求中央纪委意见,对考察对象中的地市委书记还开展履行干部选拔任用职责离任检查。

  四是严格考察程序。各地认真贯彻中央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新精神、新要求,规范考察办法和程序,分期分批进行换届考察。省区市党委换届考察从2011年7月开始,抽调300多名骨干,由领导经验丰富和熟悉干部工作的省部级领导同志担任正副组长,经过集中培训,分四批进行考察。考察组严格按照会议推荐、个别谈话、考察预告、考察公示、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实地考察、延伸考察等13个步骤,认真履行考察职责,对换届人选进行全面考察,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省区市换届人选都进行充分酝酿、反复沟通,一般经过了省区市党委全委扩大会推荐、常委会研究和中组部部务会研究,报请中央研究审定,保证了人选的质量和班子结构。

【编辑:马学玲】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