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京华时报:民声民情民意靠什么反映

2012年09月12日 10:50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媒体记者必须扎根基层、扎根群众,才能保证新闻的源头活水,才能挖掘到真实的民意。

  对于老百姓而言,党的十八大也是自己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那么,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用什么来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毫无疑问,是真实反映民意,实现党心与民意的共振。

  民声、民情、民意在哪里?在基层,在广袤的大地。它们散在家长里短里,散在喜怒哀乐里,散在急难忧苦里。不走进基层,不转变作风,不改变文风,不到田间地头村寨厂矿,不与百姓促膝交谈掏心窝子,不亲身体验百姓劳作,不亲耳聆听群众闲谈,很难得到真实的民声、民情、民意。

  新闻舆论,应当是民声、民情、民意占主导。它不该是精英大腕们的主场,不该是猎奇娱乐的主调,不该是仅从高楼大厦、文山会海、虚拟网络中走出。当舆论聚集于一个个此起彼伏的热点时,我们也许忽略了来自基层、大地的声音,忽略了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他们也需要表达,但他们往往渠道甚少。他们有很多想法,但他们往往需要有打开心扉的人。

  “我无法割舍下孩子们,他们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的另一种希望和寄托。”一位乡村教师说她从未想要离开,“这里的孩子,父母多半在外打工,走时把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照顾。这些孩子需要我,乡亲们也希望我留下来,我不能走!”如果不走近800万乡村教师,不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又怎么能听到他们心底这“最美”的声音?

  “越洋电话,女儿买了电话卡,写好号码,我还是不打过去,都是等她们打过来;小区换了新的数字电视,遥控器复杂,我总弄不来,机顶盒老给我搞坏。”不走近空巢老人,如何体味他们的孤独寂寞?如何唤醒儿女尽孝趁早、唤醒社会尽快创新养老机制?

  记者的责任,就在于反映真实的民声、民情、民意,发挥解剖麻雀的本领,运用见微知著的敏感,从中寻找推动决策建设、助力社会进步的源泉。一篇对见义勇为者遭遇的报道,可能改变他一个人的命运,更可能根本改变这一个群体的境况。一篇对基层民警工作的体验日记,可能会修正社会公众对警察职业的认知,更可能会推动一项相关决策的改变。

  很多好的决策、制度、举措的最初起源,就在于这些点滴的民声、民情、民意的触动。很多矛盾、问题的最终解决,就在于一些基层群众的创举,开启了决策者的视野与思路。所谓善治,所谓进步,不是一天就能实现的,往往需要党心与民意的互动。在相当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而媒体和记者,就是一个天然的联系桥梁,是反映民意的重要承载者。而其归结点,就是媒体记者必须扎根基层、扎根群众,才能保证新闻的源头活水,才能挖掘到真实的民意。(吴乔)

【编辑:陈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