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京华时报:超载说难以承受塌桥疑虑之重

2012年09月20日 02:53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官方的侧重点在车,而民间的注意力在桥,这样的错位,导致疑虑继续发酵。

  经过近一个月的等待,就在人们担心出现“断头新闻”的时候,哈尔滨市于19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塌桥事故调查结果,事故的直接原因被定为超载。

  超载说一出,舆论一片骚动,网友们表示质疑的声音更是此起彼伏。不说惹人疑,说了还是很多人不信,这样的困境值得深思。

  超载并非不能成为事故原因,此前因为严重超载而造成的塌桥事故也不少,没有必要一听到超载二字就直摇头。值得较真的问题是,超载说何以在事实和逻辑上成立?除了超载这个直接原因,还有没有其他原因,除了“车之过”,还有没有“桥之病”?

  从发布会公布的信息来看,超载说还难以让人信服。调查组认定,几辆超载货车同时集中靠右行驶,造成钢混叠合梁一侧偏载受力严重超载荷,从而导致倾覆。这样的结论,有哪些现场证据、具体数据、检测结果支持?超载和倾覆的因果关系到底是如何成立的?几车同时右行的“力学巧合”就必然会导致坍塌吗?这些问题尽管专业,但必须予以详细解答解释,接受公众和专家的拷问。否则,只有结论而无论证,说服力自然不够。

  公众对塌桥事故的最大关注点,在于工程质量问题。虽然这次发布会也说明,受检的盖梁芯样混凝土强度和盖梁主筋直径、屈服强度等符合要求,但这些都是针对单项的结论,并不能支撑起质量合格的结论。除此之外,即便混凝土、钢筋等没问题,也并不能忽略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比如,此前有专家表示,如果坍塌的那段桥梁下面的桥墩是双支柱、单支柱加盖梁,或者是榔头状支柱,其抗倾覆能力都会更好。出现这样的“设计瑕疵”如何解释?对类似问题,有没有进行过调查?结果又是怎样?

  黑龙江有关方面曾承诺“从桥梁设计、施工、材料、监理、验收,以及车辆运营等各个环节,对事故原因进行科学研判”,但从这场发布会来看,信息至少没有全方位公开,官方的侧重点在“车”,而民间的注意力在“桥”,这样的错位,引起了疑虑继续发酵。提醒有关方面还需进一步回应社会关切,把人们心中的诸多问号真正解开。这不仅是为了政府的公信力,更是为了亡羊补牢,消除大桥存在的一切隐患,还人们一个安全的通道。特约评论员李力言

【编辑:吉翔】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