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多媒体”激活历史 武昌“学宫”回首中共五大

2012年10月29日 11: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武汉10月29日电 题:“多媒体”激活历史 武昌“学宫”回首五大

  中新社记者 徐金波

  “我们十个讲解员,每天至少要讲解两个批次,每次讲解差不多耗时两个小时”。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讲解员袁亚妮告诉中新社记者,这座昔日门可罗雀的陈列馆自重新布展后,如今游客络绎不绝,日均接待量近2000人次,其中绝大多数是青年学生。

  袁亚妮所在的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都府堤20号的中华路小学潭秋校区,始建于1918年,占地面积7700多平方米,内有7幢融合西式风格的学宫式建筑,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是建设规模最大的中共党代会纪念馆。

  据袁亚妮介绍,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南京发动反革命政变,形势十分紧迫。当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共创始人之一、时任中共武汉区委负责人陈潭秋任教的学校举行,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来自全国的82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这次大会不少代表批评了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的‘右倾’错误,通过了一系列重要的决议案,强调了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夺取领导权、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等。同时,首次设立中央监察委员会,将监督机制引入党内;首次提出民主集中制,强调集体领导的组织原则;进一步加强了党对军事工作的领导;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浪潮中涌现的出类拔萃的党的精英,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等都当选为中央委员或候补中央委员,对中国革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如此重要的一幢建筑,命运却多舛。这里曾先后成为教学用地、学生宿舍。直至上世纪90年代,才被辟为“陈潭秋烈士在武汉革命活动陈列室”和“中共五大陈列馆”。

  袁亚妮说,当初的“中共五大陈列馆”,只是进行简单的陈列,即便周边居民也大多不知这座普通的校园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共历次党代会会址逐步建馆开放,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也于2007年正式落成,并免费对外开放。

  此次重新布展,通过把平面与立体、视觉与听觉、触觉与感觉融于一炉,场景与声光多媒体等现代手段有序结合,使该馆产生了强烈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再现了1927年前后那段令人扼腕的历史情景,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始终充满新鲜感,在得到丰富历史信息和生动教育体验的同时,也获得艺术设计的创意之美和颇富趣味性的观赏愉悦。

  例如,在五大历史陈列序厅,一面巨幅党旗“迎风飘扬”,占满整个门道。当观众一步步走向党旗,脚下便出现了1921(一大)、1922(二大)、1923(三大)、1925(四大)4个感应区,每走进一个感应区,党旗上便分别变幻出相对应的党的一大、二大、三大、四大的内容和图片。在《唱支山歌给党听》或《走进新时代》的深情乐曲声中,观众走向党旗,进入中共五大的历史时空。

  “生动的展览立即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展览初期大部分参观者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为主。”袁亚妮透露,随着当地把附近“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中共五大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等众多遗迹连成一片,打造成革命风貌区,这片“红色区域”焕发勃勃生机,游客转为大多是自发前来,特别是一些结伴而来的青年学生渐渐成为主流观众。

  中共武汉党史办负责人称,武汉是在中共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城市,目前该市正借助现代化展览手段,让更多游客走进党史纪念馆,重温中共当年风云激荡的历史。(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