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企业“走出去”亟待国家政策“松绑”

2013年03月27日 09:14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日前,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就务实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认为,中俄开展大规模经济合作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为此,中俄在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表示,要实现两国经济合作量和质的平衡发展,实现双边贸易额2015年前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前达到2000亿美元,促进贸易结构多元化。

  与此同时,根据2009年中俄双方签订的协议,俄罗斯石油公司目前每年向中国供应1500万吨石油,约占中国年度原油进口总量的8%。根据最新协议,今年俄罗斯石油公司将增加约80万吨石油供应,未来年度石油供应额将达4500万-5000万吨,是目前的3倍左右。

  中俄双边经贸逆势上扬,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领域不断拓宽,能源、资源等领域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体现出两国经济高度互补、利益高度契合、合作前景广阔。而中俄在发展双边关系方面面临的战略任务是把两国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成果,更好地惠及两国人民。

  作为落实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的主战场,黑龙江的地位与作用尤为突出。但必须指出的是,面对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羁绊黑龙江企业"走出去"的障碍显然存在,亟待国家在相关政策层面予以"松绑"。

  “走出去”已是趋势

  东宁县,黑龙江东南部一个靠对俄贸易走出一条快速发展道路的县域。

  近年来,靠着引导本土企业不断加强对俄经贸合作,涉及境外园区、农业合作开发、跨国物流、林木采伐加工、矿产资源开发、能源深加工、机电产品营销、建筑、旅游餐饮等众多领域,这个边境小城走出了一条对俄经贸合作的特色之路。

  10年前,东宁县开始扶持实力企业在境外建设轻工业园区,开展跨境连锁加工。

  目前该县在俄境内相继建设了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华宇经济贸易合作区、莫戈伊图伊工业园区、莫斯科弗拉基米尔宏达工业园区4个轻工业园区,其中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是经国家商务部批准的首批8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2012年,东宁县的境外园区的提档升级步伐,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签约入驻北京光伏发电、大连路明LED等高新技术企业3户,正在积极与康佳集团进行合作,今年准备安装1-2条电视生产线,年生产能力20万台套。华宇经贸合作区利用中国技术、设备和俄原材料,制造出口欧美的产品,探索了一条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路。

  截至2012年境外园区累计入驻企业46户,累计完成投资40.5亿元,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境外园区的建设,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搭建了平台。

  目前,东宁县企业在俄耕种土地270万亩,开发区域已拓展到俄6个州25个区,建成农场400多个,成为全国对俄农业合作第一县。东宁华信集团牵头成立了黑龙江省对俄农业开发产业联盟,创造了“民企+国企+联盟+基金”的“华信模式”,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企业恶意竞争、融资难等问题,而且推动了为对俄农业开发集团式产业化发展新纪元,更为将来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提供了好的范例。2012年华信集团在俄合作开发耕地4万公顷,创建了中俄(滨海边疆区)现代化农业开发园区,成为俄远东地区最大农场,回运粮食1.3万吨。

  地方政府提供有效支撑

  作为全国对俄沿边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面对俄罗斯入世和我国加大沿边开放的新形势新机遇,对俄经贸合作大省地位是黑龙江省的发展重要战略目标之一。

  而对俄经贸大省的地位,仅靠以往凭借地缘优势这样的硬件就能保住的话,显然有些吃力,因此,在各级政府推动下,凭借诸如与俄政府良好的关系、广泛的人脉、双方合作机制、搭建平台、服务意识等诸多软实力的推动,为企业走出去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形成了新的独有的优势。

  企业要“走出去”,一些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等都是拦路虎,但黑龙江检验检疫局在提供局各类服务的同时,还率先提出了10条支持措施,与30家企业签订了合作伙伴关系,全面支持“走出去”。

  东宁县也力图用政府建平台的方式,为企业“走出去”做好保姆。县政府发挥对俄公共关系良好、合作经验丰富、产业基础坚实的优势,汇集中俄商业信息,为中俄企业开展经贸合作提供综合服务。既为国内企业“走出去”,赴俄开发矿产和境外农业、采购原材料、开办工厂等提供了服务,又为“引进来”的俄罗斯企业,到国内开拓市场、开展贸易加工、推广高新技术等提供服务。

  对俄贸易出现新形态

  与国际其他经济体的增长颓势相比,作为金砖国家的中俄之间贸易增长,成为世界经济推动的生力军。实际上,中俄关系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当属经贸关系。双方的贸易额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30亿-40亿美元,发展到2012年的近890亿美元,20年增长了约25倍。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中俄之间的经贸合作没有停留在一般贸易,而是扩展到经济活动的能源、高技术、金融、区域合作等领域。特别是在2009年签署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将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大型合作项目多达200多项,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合作和边境贸易发展。

  随着2012年俄罗斯入世,尤其是中俄两国新的领导人更迭程序完成,“新一轮对俄经贸合作峰值期即将到来”的判断已经不仅是中俄两国政经界的短语。

  黑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鄂忠齐曾经是对俄贸易重镇绥芬河市委书记,这个长期耕耘中俄贸易的地方官员,更是看好这“投资合作这种形态,因为可以”把产业链密切相连,使得合作更永久、利益联结更紧密,从容易形成系统性、配套性乃至良好的血缘关系。

  据了解,一个制定跨境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已经在制定中。根据规划,黑龙江将计划将林业产业、农业产业、石油石化产业、汽车及农机制造产业、矿产及金属资源产业、物流产业、电力电站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等8个产业,列为重点发展行业,因为这8个产业“跨境合作基础好,发展潜力大,有可能打造成百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

  按照规划,黑龙江将应围绕这8个重点产业深度开展前期工作,建立项目库和上下游及相关配套加工的跨境合作产业体系、物流体系,形成境内境外互动的若干跨境产业集群块状经济区,拉紧中俄经济利益纽带,共享机遇,共谋发展。

  而其中,跨境园区最被看好。当前,黑龙江共有15个境外园区,已经为黑龙江省成为对俄合作牵头省的地位开辟了通道。根据设计,每个境外重点园区,都要与一个境内的重点跨境产业互动,一头在内,一头在外。按照这个目标,哈尔滨经济开发区将重点支持境外一个汽车产业园,双鸭山、伊春则将重点应对境外矿产园区,牡、绥将把木业境外园区及产业作为重点,黑河将在输入电力的消化转换上下工夫,在境内建设“高载能”产业等。

  尚需中央政府“扶一把”

  如果说,“走出去”战略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的战略发展目标,毫无疑问,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中央政府的支持。

  日前召开的两会上,如何争取中央政府支持,让“走出去”战略成为国家战略,成为黑龙江的代表委员共同心声。时任省长的王宪魁就提出:“建议国家海关总署对我省在俄罗斯租种土地收获的农产品回运时减免关税,开通边境口岸自驾游,简化内贸货物跨境运输报关手续。”

  来自牡丹江市的林宽海则提出:“应加大对牡丹江建设中俄地区友好合作示范城市的支持力度。”提出把牡丹江市列为中俄边境地区72小时互免出境签证试点城市,给予牡丹江开放中俄跨境自驾游政策,促进边境贸易和旅游发展。同时,要加大基础投入。将哈牡高铁、牡图铁路电气化改造、牡丹江机场迁建扩建等基础建设项目列入国家规划并优先建设。支持利用铁路既有线引宽轨到穆棱开发区,提升哈牡绥东贸易加工区物流运输能力。

  而黑河市长张恩亮则提出,建立中国黑河-俄罗斯阿穆尔州-萨哈共和国中俄资源能源合作大通道,对进一步加强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缓解我国资源能源紧缺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能源支撑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提出建议:“国家以黑龙江为中心建立东北亚经济区,使国家经济布局更加合理;区分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建立差异化评价体系。”

  背景:日前,黑龙江省有关方面对外宣布,截至2012年末,黑龙江省在俄企业已有360家。业内人士解读这个数字的意义是:作为中国对俄贸易的桥头堡、枢纽站,凭借2012年中俄贸易额几近1/4的份额,在中国已经连续3年成为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的背景下,黑龙江的对俄经贸水平,决定着中俄两国贸易的走向。

  不同于全球经济疲软现状,2012年中俄贸易额达到881.6亿美元,黑龙江更是领跑全国。黑龙江对俄贸易和对俄投资分占两国相应比重的1/4和1/3,目前已经拥有了若干个第一:成为对俄贸易第一大省、对俄投资第一大省、对俄林业合作第一大省、对俄油气资源合作第一大省、对俄电力合作第一大省、对俄农业合作第一大省……这其中,黑龙江在俄罗斯推动建设15个境外园区成为亮点,已初步形成了境内外园区和产业基地相结合的发展支撑体系。

【编辑:王珊珊】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