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本上涨高端消费缩水 江南茶商拓营销应对压力

2013年05月08日 09:48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今年的倒春寒,对江南多个茶产地的产量造成一定影响,以采茶工为代表的人工成本大幅上涨,又给茶园主人带来不小压力。公务消费的减少,迫使茶商开始转变销售思路。今年的春茶价格走势怎样?市场反应如何?茶农茶商又有什么样的举措和应对方式?记者近日来到苏州、常州、镇江等多个茶产区,一探究竟。

  成本上涨 高端消费缩水

  每年清明节前后,是茶叶价格涨跌的分水岭。“3月24日的茶800元一斤,4月14日的茶500元一斤。”在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的一家茶店,店主姚云根说。

  老姚在太湖边开了这家小店,销售自家种的碧螺春茶。“吴中区东山、西山两镇,是碧螺春茶的发源地和传统产区。今年春茶的成本涨了、收购价格和销售价格却下降了。”谈到茶价,老姚有些无奈。

  在苏州东山镇茶农洪立全家里,有1亩多的茶树。到目前为止,一共收了100斤左右鲜茶,以每斤150元至180元不等的价格被茶厂收购。4斤左右的鲜茶被炒制成一斤干茶,售价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而用8斤鲜茶单片芽尖做成的一斤精品碧螺春,售价高达3000多元。

  和其他茶农一样,洪立全的茶园也采用茶树和果树间作的方式。这种古老的种植模式让茶树沾染了果树的芬芳,也使得碧螺春茶的香甜回味无穷。不过,由于果树的经济价值高,这里的茶农往往只采一季茶。

  “4月底,枇杷丰收之后就是杨梅和苹果,清明后我们就不采茶了。”洪立全说,人工成本上涨是最头疼的问题,采茶工人大多来自安徽、四川,每天的成本在110元左右,较往年高出不少。

  作为碧螺春的主产地,东山、西山两镇每年的茶产量在150吨左右,市场的认可度很高。苏州东山茶厂董事长柳荣伟表示,和往年相比,高档茶的销量明显减少。“去年,5000元一斤的精品碧螺春卖了500斤到800斤,今年只卖了100斤左右。去年,上万元一斤的精品茶也卖出20多斤,今年却不敢想。”

  在常州溧阳市,天目湖“沙河香茗”茶厂厂长雷成竹的茶园因为不能及时招到足够的采茶工,只能眼睁睁看着新鲜的嫩叶“从宝变成草”。“正常情况下,工厂的200亩茶园需要500名采茶工,但今年只招到200个。”雷成竹说。一方面,制茶工人和采茶工人的工资分别同比上涨20%和15%,另一方面,一场场倒春寒让茶园减产50%。雷成竹说,以往公司所销售的“沙河香茗”牌绿茶,每斤售价在700元至800元不等,成本400元左右;今年尽管成本增加了,却只能卖到600元左右。白茶也从去年的2000元每斤降到1500元左右。按照今年的情况,一亩茶园的净收入仅在1500元上下。

  拓宽营销 品牌融入文化

  面对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薄的境况,柳荣伟在产品上动起脑筋。他请来福建的师傅,将鲜叶加工成红茶;将清明节后采摘的茶叶制成再普通不过的炒青茶,以百元每斤左右的价格销售。如此一来,可谓一举三得:红茶制作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更高了,更加省事;每斤红茶的单价在300元左右,原材料不变,产品增值数倍;茶厂的产品线得以充实,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2010年,柳荣伟投资2000万元建成江南茶文化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博物馆每年的客流量达10多万人,带动1000多万元的茶叶销售。“高档茶的市场占有量下降时,我们需要迅速作出调整,来弥补这部分损失。”柳荣伟说。他不但引进红茶和颗粒茶的生产线,还放宽了代理商的标准,进一步利用了茶文化博物馆的平台。

  无独有偶。今年3月,谢成彪的林隐茶文化博览园也正式立项开建。这个投资4000万元的项目,是镇江市首个专门展示茶文化的博览园。“有了品质、做好品牌,再展示出来,自然会有人找上门。”谢成彪说,从整个镇江茶产业来看,缺少叫得响的主打品牌。虽然“金山翠芽”的品牌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和苏州的洞庭山碧螺春、溧阳的天目湖白茶、浙江的安吉白茶相比,依然弱势了些,“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合力,打包把镇江的茶产业做大。”谢成彪信心满满。

  和谢成彪一样,雷成竹也肯定了区域品牌的影响力,“溧阳的白茶和绿茶品牌很多,但大多在江苏区域内发展。目前的大趋势下,茶叶必须拓宽营销思路,走出原产地。”雷成竹说。

【编辑:王安宁】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