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析蛟龙号“蜕变” 已登同类型潜水器深度榜首

2013年06月10日 11:0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0日起航执行试验性应用航次任务,标志着这条举世瞩目的“中国龙”开始了从试验阶段向常态化业务运行的“蜕变”。

  “试验性应用最大的看点,就是‘蛟龙’号将搭载科学家下潜。”“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现场总指挥刘峰说,“这标志着潜水器开始真正发挥作用,为科学家下五洋的梦想搭建一个可靠稳定的平台,在探索海洋、研究海洋、保护海洋等方面大显身手。”

  “蛟龙”号潜航员叶聪表示,搭载科学家下潜,使得试验性应用航次的挑战性绝不低于以前的历次海试。“以前的海试就像是高考,现在的‘蛟龙’号相当于学生走出校门面对社会。潜水器要发挥真正的作用,要求潜航员跟科学家有良好的磨合过程,我们就是要在试验性应用航次中把这方面的经验逐渐积累起来。”

  据介绍,经过安全教育、技能培训和考核,已经有14名科学家具备了下潜条件。“就像搭乘飞机和轮船的乘客要接受安全教育一样,乘坐潜水器下潜的科学家也必须接受培训。”刘峰说,“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求他们在潜水器主驾驶员出现突发状况时候,能够驾驶潜水器安全返回海面。”

  另一方面,科学家还必须清楚掌握潜水器的水下作业规程,严格按照规程作业。“在海底,有决定权的只有潜水器主驾驶,科学家必须服从驾驶员指挥。”刘峰说。

  完成7000米级海试后,“蛟龙”号已经登上世界同类型潜水器的深度榜首。“此次试验性应用航次中,作业深度不会是看点,我们主要侧重潜水器的应用能力。”“蛟龙”号副总设计师胡震表示,好的产品只有通过应用才能体现其技术含量和水平。“蛟龙”号将通过试验性应用航次逐步提高作业能力,改进作业方法,加速潜水器新技术的应用,让潜水器更加贴近科学试验的实际需要。

  “103天的试验性应用航次,时间长,任务重。”刘峰说,“我们既要保证潜水器的正常运行,也要完成既定的科学研究任务。此外,6月到9月是海上台风多发季节,天气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对我们的队伍是一个严峻考验。”

  “蛟龙”所期待的“蜕变”,对试验团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本着安全第一、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量力而行。”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主任金建才表示,“我们要充分发挥‘蛟龙’号在载人深度和作业功能方面的优势,力争对试验海域的资源状况、生物多样性等取得更加详尽的了解。”(记者罗沙、张旭东)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