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前驻德大使解析中欧关系:将继续焕发巨大生命力

2013年06月13日 05: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布鲁塞尔6月12日电 题:中国前驻德国大使解析“中欧关系”:将继续焕发巨大生命力

  中新社记者 沈晨

  时值中欧关系因光伏“双反”案陷入“低谷”之际,中国前驻德国大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前会长、中国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梅兆荣造访欧盟总部所在地,出席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研讨会。在这位前驻德大使的眼中,光伏“双反”等贸易摩擦并不代表“中欧关系”的全部。

  “近十年来,中欧关系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最具活力的双边关系。中国与欧盟相加占全球面积的十分之一、人口的四分之一、GDP的三分之一。全球经济治理、伊朗核、打击海盗等全球性议程在双边关系中的分量不断提升,中欧关系越来越具有重要的全球影响力。”

  梅兆荣认为,欧洲在中国外交版图上的地位在逐渐提升,中欧关系能够并将继续焕发巨大生命力。他指出,中欧之间一没有地缘冲突,二没有历史包袱,三双方经济合作的需求在上升。同时,欧洲在绿色经济、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与技术将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中国则可以成为欧洲视线增长和就业的重要“域外动力”。

  即将年满八旬的梅兆荣提出,中欧之间存在三个“共同”。

  一、共同的战略需要。中欧没有根本利害冲突,都是追求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都主张世界多极化。在当今世界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中欧之间有着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这决定了中欧关系本质上是非对抗性的。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合作应对是中欧共同的战略选择。

  二、共同的政策定位。近年来,中国在欧洲国家对外政策中的权重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欧洲始终是中国外交的重要战略方向。无论欧洲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始终是欧洲一体化的坚定支持者。

  三、共同的发展利益。中欧经济各具优势,互补性强,在彼此发展道路上互为不可或缺的伙伴。欧盟具有技术和管理优势,在城镇化、应对老龄化、福利社会建设等方面经验丰富,可以成为中国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合作伙伴。

  但是,梅兆荣也提到,长期以来,欧洲在对华发展关系中似乎一直存在两股相反的力量:一股是加强合作的推动力,另一股是怀疑猜测的排斥力。这使欧洲在消除对华合作障碍上难以迈出大的步伐。欧洲媒体也常常在夸大中国竞争力和唱衰中国之间摇摆。

  梅兆荣特别提到了近期令人关注的光伏“双反”案。他说,欧盟一方面鼓吹贸易自由化,强调要按市场经济规则办事。但当中国光伏和无线通讯设备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在正常的市场运作中赢得某些竞争优势时,欧盟却毫不留情地挥舞起强力打压对手的保护主义大棒,与自己一贯宣传的主张完全背道而驰。

  他说,中欧之间的问题,根子在政治上的不尊重、不信任、不公正。在如何看待中国快速发展的问题上,有些人仍没有摆脱冷战思维。有些人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有些人摆出一副教师爷的架势对中国说三道四,甚至企图按照西方的理念改变中国。这是和中欧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精神不相符合的。

  梅兆荣表示,中欧社会政治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水平不同,出现一些分歧和矛盾是不足为奇的。关键是应该按照求同存异的原则,在互尊互信的基础上,寻求合作共赢的相处之道。

  他指出,尽管出现了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但中欧利益交融日益深厚,加强合作不仅是政治选择,更是战略必备。只要真正做到互尊互信、合作共赢,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前景将越来越广阔,对世界将产生更多更大的积极影响。(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