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检察日报:“三公”预算怎能写成“无字天书”

2013年06月17日 09:35 来源:检察日报 参与互动(0)

  继广东、北京、上海、陕西等地公开2013年部门预算之后,国家发改委等多个中央部委近期也向社会公开2013年部门预算。虽然公开的项目有所增加,但从整体看,大多数预算报告按功能分类,内容粗疏,在普通公众看来,就像是一本“无字天书”。

  早在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就在中纪委第十八届二次全会上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那么,这个“制度的笼子”要怎样才能关得住权力呢?答案一定是公开、细致、自觉地接受民众对于权力运行的各项监督,不断用“阳光监督”机制加固“制度的笼子”。然而,当监督者面对内容条款粗枝大叶、项目支出乱象丛生的“三公”预算时,即使抓破了头皮也琢磨不透,试问监督还如何能做到“阳光”?

  从上述现象中不难看出这是某些部门接受监督的态度出了问题,而面对这种应付了事的态度即便拿出“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气势,最后的答复也可能只是“不方便”、“不清楚”等等。一份公开了却让人更加纠结的“三公”预算,与不公开又有什么区别呢?笔者认为,其实这种态度,归根结底是不想说清楚,也不想让人看清楚,其最终目的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变相保护:倘若每一笔支出都清清楚楚,每一项收入都明明白白,那么到最后,“僵硬”的账本就会导致所有的工作都“灵活”不起来。

  所以,通过制度来约束态度已经迫在眉睫。在笔者看来要揭开“三公”的真面目,首先,制定出预算公开的统一文本格式和标准,进一步细化支出账目,加强对预算的监督问责,这是基础;其次,通过改革预算管理体制,加强对预算的刚性约束机制建设,把部门预算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这是手段;最后,加大预算审计和执行力度,重点查处财政资金在项目间任意流转、预算外使用资金等违规违法行为,建立预算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这是促进“三公”透明的有力保证。(古弘一)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