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卖粮难“冲击”粮丰 谨防价跌挫伤农民积极性

2013年06月17日 13:47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价低农民不卖、价高企业不收”的新“卖粮难”折射粮食购销体制仍需进一步适应市场变化

  今年全国早稻面积增加,有望获得好收成。再过约两个月,新粮将集中上市。但记者在南方籼稻主产省调研发现,目前各地粮价在低位徘徊,不少农户去年的中晚稻仍有大量积压,众多加工企业亏损严重,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受国外低价进口米、毒大米以及畜禽行业疫病等多重因素冲击,稻谷价格持续下跌。收获在望,部分农民和加工企业却陷入“谷贱伤农、伤企”的焦虑之中。

  如果国家不及时采取措施,今年南方早稻和中晚稻收购行情或将继续低迷,农民种粮积极性恐被挫伤。调研采访中,农业专家和基层农业工作人员担心。

  新粮临近上市旧粮积压在家

  江西南昌县地处鄱阳湖滨湖地区的粮食主产区。虽然去年粮食丰收,今年早稻也已栽插完毕,但南昌县蒋巷镇三洞村村民刘和平却忧心忡忡:“我去年收获了3万多斤优质晚稻。但收购价格一直下跌,现在还有1万多斤没有卖出。”

  刘和平告诉记者,去年中晚稻开秤收购的时候,优质稻谷每百斤的价格在140元以上,但随后价格就一路下行,最近已经跌到了120元左右。他说:“现在种田成本比以前高出很多,按照这个价格卖,肯定是不划算,但早稻生产急着要钱买农药、化肥等。现在南方又进入汛期,雨水比较多,很多谷子都开始霉变烂掉了,看着这些谷子,心里就着急。”

  江西省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局的调查显示,2012年,虽然晚籼稻价格和产量同比都有所增加,但由于种植成本不断攀升,江西省农民种粮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4.24%,为405.61元/亩;现金收益742.98元/亩,同比下降2.10%。

  江西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辛洪光介绍,由于粮食价格大幅下跌,江西省曾在去年底启动了托市收购,并延长到了今年1月份,但不少农民考虑往年春节后粮价将上涨,普遍惜售,致使家中还存有相当数量的余粮。“据初步调查,江西省农民手中预计还有中晚稻余粮约20亿斤。”

  不仅仅江西,南方籼稻主产区许多农民都面临着“卖粮难”问题。在南方另一个中晚籼稻主产省湖南,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3月,商品粮库存已经超过320万吨,比2012年全省粮食总产的十分之一还多。湖南省湘潭县君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陈益民告诉记者,保守估计整个湘潭县目前积压在农民和粮贩手里的粮食在8万吨左右,占到湘潭县总产的十分之一,而且这还不包括各企业和米厂的库存。

  “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早稻就要收割了,随着新季稻谷上市临近,新旧粮市场撞车,价格走低的可能性还会进一步加大。”郑州国家粮食批发市场分析师孙忻说。

  稻谷价格持续低迷,将造成各地储备粮轮换困难。辛洪光介绍说,早稻主要是以储备为主。储备粮轮换首先是要把老粮轮出去,然后再用这个钱轮进新粮。但现在粮食价格越卖越低,仓库里面的老粮1.2元/斤轮出去都没人要,只能压在库里。“今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到1.32元/斤。相差了一毛多钱一斤,根本就亏不起。”他说,新季稻谷届时能否获得充足的库容还是个问题。

  多重因素冲击主产区稻谷市场

  记者调研发现,南方地区部分农民稻谷积压严重的同时,当地稻米加工企业也陷入价格低迷,销售困难的境地。目前稻谷主产区稻米加工企业普遍亏损严重,许多甚至已经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入市收购更趋谨慎,进一步加剧农民卖粮难。

  景雪米业有限公司是江西省高安市一家从事稻谷收购和加工的企业,公司负责人席文花无奈地告诉记者,去年中晚稻上市时她一下子收购了2000多万斤稻谷,随后价格便一路下行,现在这些高价购进的谷子全部积压在家里,基本上没怎么加工。

  席文花说,去年她公司的优质稻黄花占是以155~158元/百斤的价格收的,其他品种也是135~138元/百斤,而现在黄花占的价格跌到130元/百斤,常规稻只有120元/百斤左右。“按照当时稻谷收购价,加工出来的大米价格肯定会高出现在市场上的价格,所以基本上卖不出去。”目前公司亏损已达几百万元。

  在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田星米厂厂长王其仔也告诉记者,由于行情不好,现在大米根本销不出去,目前其加工厂已经处于停产状态。

  记者调查发现,在谷贱伤农、伤企的背后,是国外低价进口米、“毒大米”事件以及畜禽行业疫病等多重因素对我国稻米市场的冲击。

  首先,国外低价进口米对我国稻米市场的影响仍在持续。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12年度我国稻米进口数量为234.46万吨,较上年度增幅为305.38%。今年1~3月我国累计进口大米69.2万吨,上年同期为23.9万吨。辛洪光分析:“除了从海关进口的之外,还有大量的低价米通过边贸走私进入国内,这个数据统计不了。”

  孙忻指出,今年我国进口大米数量继续高位运行。从进口构成看,进口的主要品种为低价大米,其到港完税价较国内同级别大米价格低0.3元/斤以上。湖南省不少粮食合作社向记者反映,越南进口大米进入国内市场价格每斤甚至只要1.5元、1.6元,但本地1斤大米要卖2元以上才不亏本。

  “虽然每年进口几百万吨对全国来说数量不多,但是对我们籼稻主产区冲击却很大。”辛洪光说,以前江西、湖南等地的稻米多销往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现在这些市场被低价进口米堵塞了,我们的大米加工企业关门的关门、倒闭的倒闭,都不敢收粮了。

  其次,“镉大米”事件对稻米消费产生直接影响,国内产区稻米销售受阻。湖南等地一些粮食加工企业反映,随着“镉大米”影响扩大,企业销往广东等地的大米量减少了一半以上。目前,一些销区销售商甚至将“镉大米”事发地周边地区也列入防范对象。

  “镉大米”导致的消费恐慌造成广东等地对进口大米的需求量增加,将反过来进一步制约国内稻米价格。江西省农业厅市场与涉外处负责人分析认为。

  三是,当前猪肉价格低迷、禽流感等畜禽产业问题导致部分稻米饲料用量减少。受生猪价格低迷影响,江西、湖南等地一些规模较小的生猪养殖户告诉记者,由于生猪饲养量减少,原来掺杂在饲料中的碎米需求量下降。

  受禽流感疫情对我国家禽养殖影响,也造成作为重要饲料辅料的碎米需求呈现下降态势。南方粮食交易市场负责人分析指出。

  谨防价跌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在国家补贴力度加大和粮食价格逐年上涨等因素的作用下,各地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从去年开始,粮食价格一直下跌,市场行情持续低迷,他们担心这将减少农民种粮收益,进而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蒋巷镇三洞村党支部书记刘友生说,去年中晚稻上市的时候,优质稻的价格是150~155元/百斤,但现在已经跌到了120元/百斤,常规稻更是只有110元/百斤。“按照去年的价格,老百姓的种粮积极性都很高,原来很多只种单季的都改种双季了。如果粮食价格一直像现在这样,可能会影响到下一步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一些农民可能就不愿种粮了。”

  刘和平以自家的情况为例,“像我两个儿子,一个种了150多亩,一个种了120多亩。今年,他们的稻子都是以110多元一百斤的价格卖掉的,算下来可能还要亏不少。”现在粮食生产的成本逐年上升,但粮食价格却又往下走,这样下去,估计以后有很多人就不会再种田而宁愿出去打工了。

  湖南省益阳市种粮大户曾文亮告诉记者,今年受进口米冲击和镉污染事件影响,收购稻谷的商家越来越少,他家里还积存着20多吨稻谷等待出售。“如果早稻收割后稻谷能卖出去,我就把2000亩农田全部种上晚稻,否则就减种晚稻或改种别的作物,甚至不种。”

  “与其他行业相比,种粮比较效益仍然十分低下,这也是粮食种植留不住人的重要原因。”江西省农业厅市场与涉外处专家刘晓斌说。2012年,江西省农民种植两季水稻亩均纯收益为1044元,同比增67.8元,增幅7%,但增速较上年度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水稻种植成本却大幅增加。2012年,江西省晚稻种植物质成本上涨24元/亩,人工成本上涨9元/工,而种粮补贴仅增加14元/亩。

  “现在的情况是,价低农民不卖、价高企业收不了,处于胶着状态的一种新的‘卖粮难’。”辛洪光说。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粮食局局长付国成说,去年底启动托市价收购时,老百姓对价格还不是很满意,因为早稻都收到了1.32元/斤,晚稻才1.25元/斤,所以老百姓有些惜售,但过年后价格越走越低,老百姓就比较着急了,尤其是现在新粮马上又要上市了。

  针对当前粮价持续下跌,并可能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状况,基层干部和农民希望,国家能尽快在南方籼稻主产区启动中晚稻临时存储收购,建议价位参照2013年中晚稻或早稻最低收购价,即1.32元/斤左右。

  同时,业内人士建议,从严打击大米走私现象,对进口粮食步伐加以调节控制。

  湖南省粮食集团总裁杨永圣认为,必须规范进口大米渠道,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定期公布官方进口的数量及价格。最好能将进口大米和国内大米的用途作区分并适时公布,以减小对市场主体的影响。

  针对正在发酵的“镉大米”事件,一些加工企业希望国家能积极介入,消除其对行业造成的不利影响。不要让合格大米“陪葬”超标大米。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郭远明 郭强 周勉

【编辑:燕磊】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