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法制日报:底层温暖托不起麦秸下的老无所依

2013年06月18日 13:21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100公斤麦秸秆装车、上面覆盖着塑料膜,年近七旬的老人弓身穿行街头,拉着它们显得颇为吃力!昨天下午,在郑州市嵩山南路,一位等活的民工目睹此景心头泛酸——老人的境况,极像父亲当年辛苦操持家庭;他赶紧掏钱买下麦秸,让老人回家(6月17日《大河报》)。

  年近七旬的老人,本该是在家颐养天年,在大树底下晒晒太阳、聊聊天,可这位老人竟然还要为生活奔波,这实在令人难以接受。实际上不是老人不懂得“自爱”,也不是老人“闲不住”,而是被逼无奈。老人膝下没有儿女,要靠承包的责任田生活,田里收割后的麦秸当然也要拉去卖掉。“年龄大就会得病,手里得有点钱。”“手里有点钱”恐怕是老人最大的梦想,不然生病了又怎么办?假如老人的生活有制度保障,还会如此辛苦吗?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前不久的一则新闻:永州市江永县一名72岁的孤寡老人,眼看端午将至,想着为孙子买些粽子尝尝,老人不惜铤而走险,盗伐林木。老人的遭遇得到了杉树林承包人的谅解,民警依法免除了对老人的处罚,并拿出200元钱塞到老人手里。结果似乎是皆大欢喜,可老人的悲惨却需要唤起制度的“泄洪”,不然,下次又不知道要为什么而去偷盗了。

  关爱徒步百里卖麦秸的老人,显然不能靠底层的温暖,毕竟一个民工给予的温暖是有限的,可令人遗憾的是,昨天下午,新郑市龙湖镇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针对老人的生活状况,他们将联系民政部门酌情给予照顾。不知道这话能否兑现?退一步说,这位工作人员真的去关爱老人了,但所谓的“酌情给予照顾”恐怕产生的温暖还不如来自底层的帮助。

  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已达13.3%,人数为1.78亿。据预测,我国每年平均增加的老年人将从500多万人提高到800多万人。而一个更可悲的事实是,我国还有大量劳动者没有基本的养老保障。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靠什么养老?他们的老无所依如何才能走进“春天里”?

  每一个孤寡老人都该老有所依,人老了,不能还要自力更生,应该有制度的关爱,应该有政府的托底。那是孤寡老人的权益,也是孤寡老人的幸福。这该是每一个孤寡老人的“中国梦”。(王军荣)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