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华时评:“新自留地”现象警示食品安全

2013年06月18日 19:3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貌似一样的农产品,却源于不一样的耕种方式:大片田地里施过化肥、洒过农药的蔬果粮食卖给城市,小块“自留地”里的“土菜”“笨果”农民自己食用。“新自留地”现象正在使城乡农产品供给一定程度上呈现“二元结构”。在食品安全问题凸显的当下,这不仅是农民“自保”的选择,也是对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警示。

  客观地讲,在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下,农民的承包地如果放弃使用农药、化肥去生产粮食蔬果,势必付出更多的成本,同时要面对产量的缩减。这对农民而言显然不划算。

  但是,近年来从大米、面粉到肉、蛋、奶,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不仅使不少城里人陷入了食品消费“迷城”,就连一些专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也对同行产生了怀疑,不敢放心使用从市场上买来的农产品。好在自己有土地,干脆在承包地里划出一块“自留地”作为家里人吃喝安全的“自保区”。

  “新自留地”现象也使时下风行的“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陷入尴尬境地,城镇消费者不得不考量: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绿色”“有机”农产品中到底有多少“绿色”成分?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标准究竟是什么?

  农村计划经济时期特有的“自留地”如今因食品安全问题而重新兴起,不能不说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怪胎”。“新自留地”现象警示我们,温饱问题解决之后,食品质量问题必然长期受到人们重视。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治理与监管还需加大力度。(记者朱海黎 王昊飞 宗巍)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