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社科院报告:京津冀等地区应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2013年06月20日 10: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6月20日电(记者 马学玲)20日发布的2013年《生态城市绿皮书》显示,要加强城市间的协同防控,特别是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的城市之间,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立极端气象条件下的大气污染预警体系。

  6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兰州城市学院共同研究编撰,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生态城市绿皮书》发布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仍“在路上” 应妥处汽车引发的城市问题

  绿皮书认为,毋庸置疑,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仍然“在路上”,任重而道远。2011-2012年,中国发生了许多涉及生态城市建设的事件和问题,值得我们密切关注、深度反思,需要我们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拓展生态城市的建设思路。

  “对于人口基数庞大、人口高度密集的中国来说,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即依靠石化类燃料、以汽车为中心的不可再生型经济模式和消费模式,并不适合。”绿皮书指出,在小汽车交通还没有成为城市交通主要方式之前,我们应该抓住调控的主动权和治理的最佳时机,妥善处理汽车引发的城市问题。

  对此,绿皮书建议,按照“就近原则”合理规划城市,控制城市规模,建设紧凑型城市;按照步行、自行车、铁路、轨道、公共交通、小轿车和卡车的优先顺序,发展城市的绿色交通体系。此外,还要总结全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的经验,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智能交通系统。

  中国城市非理性扩张现象普遍存在 为防洪安全留重大隐患

  绿皮书指出,近年来频发的内涝事件充分暴露出中国城市建设的诸多问题。一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对支撑城市运行的基础设施网络尤其是排水系统不够重视,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城市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严重破坏和干扰了城市地表覆被和自然水文条件;三是许多城市对涉及雨洪控制的园林、水利、道桥、管理等方面缺乏综合协调性设计规划;四是面对极端的降雨事件,许多城市缺乏科学的预警机制、应对技术和治理手段。

  “当前,中国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布局与急速扩张中城市水安全保障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绿皮书指出,中国城市非理性扩张的现象普遍存在,“先地上、后地下”的城镇化扩张模式,使本应先行的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举步维艰。城市发展中充斥着肆意挤占河湖水域的短视行为,往往扩张到防洪圈外或低洼易涝区中,却没有必要的自保措施,这为城市防洪安全留下了重大隐患。

  绿皮书认为,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建立起科学、便捷、安全、合理的符合生态规律的基础设施支撑系统。具体而言,要系统规划城市地下水道以及其他管网的配套协调建设,精心设计城市水资源的给排处理以及循环利用开发,积极借鉴和引进国外雨水生态处理先进方法和技术,避免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生态足迹和自然肌理的破坏。

  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建极端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预警体系

  近年来,随着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京津冀等区域灰霾现象频发,PM2.5污染问题日益凸显。PM2.5正式纳入中国空气质量检测标准,表明国家将要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推动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对此,绿皮书认为,各城市要加快淘汰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行业的落后产能,积极推进使用清洁能源,对城区重污染企业实施搬迁和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优化工业布局。此外,要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在重点区域实施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别限制,禁止新建、扩建除热电联产以外的燃煤电厂、钢铁厂、水泥厂。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严格环境执法监管。

  绿皮书建议,要突出抓好机动车污染防治,提高车用燃油品质与机动车排放标准。除此之外,要加强城市间的协同防控,特别是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的城市之间,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立极端气象条件下的大气污染预警体系。

  中国现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亟须完善 重在信息公开

  “近年来,公众对一些项目可能对自身生活环境产生的影响十分关切。一些项目遮遮掩掩上马,在环评过程中未能让公众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参与项目评价,最终引发了群体性事件。”绿皮书这样写道。

  绿皮书指出,这些事件反映出群众“邻避效应”意识的增强。“邻避效应”是指居民或当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如垃圾场、核电厂、殡仪馆等邻避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而产生的嫌恶情结和“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并由此采取的强烈和坚决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

  绿皮书进一步认为,中国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实践中亟须完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信息公开,让公众充分参与到环评过程中,保障相关居民的知情权及对与自己相关事项的决策权。(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