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外交转向:推行与世界“同床不异梦”策略

2013年06月20日 16:43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随着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美洲的访问和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非正式会晤结束,中国新领导集体的第一波外交行动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的外交和国际环境面临不少新的挑战。总的来讲,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中出现的挑战,都是由于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来取得的经济社会成功发展造成的:由于中国迅速增长的国力,中国周边各国和全球都受到巨大的冲击,中国原有的外交战略、路线、政策、方式等必须要做相应的调整,而中国执行外交决策和执行外交政策的机关、体系等,也必须调整和加强。

  中国外交应该、也正在朝着三个方向发展。一是坚持全方位外交的战略;二是积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三是高度重视亚洲,推进亚洲的一体化。

  继续推进全方位的外交战略

  在过去10年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外交局面持续得到拓展的基础上,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外交上站在了更高的战略高度。在全方位外交的战略上,前些年打下的基础,现在开始开花结果了。

  2013年3月以来,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以极高的效率访问了俄罗斯、非洲、南亚、欧洲、中美洲、美国。短短两个多月时间,中国国家和政府领导人基本上走遍了中国外交战略上所有吃重的地区,并且还有效地处理了热点问题,如朝鲜半岛的核危机。

  和过去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访问相比,这一波外交行动的效果很好。对俄罗斯的访问,极大地加强了两国的战略合作。对瑞士的访问,实现了中国第一个和欧洲发达经济体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对德国的访问,确立了中德之间巨大规模的经贸、技术合作。

  而对非洲、中美洲的访问,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全球地缘政治、地缘经济中的影响力。在南非的访问将新兴经济体(即所谓的金砖五国)的实质性合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对坦桑尼亚和刚果的访问,代表中国成为整个非洲大陆崛起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未来10-20年中,非洲将继续依赖中国巨大的贸易需求获得经济增长,而大量的中国企业也会将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转移到非洲,为非洲创造就业和经济增长。中国大量的资源型企业在非洲发展,也将为非洲提供快速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非洲尽快走上经济平稳发展的道路。

  新的领导班子在和美国领导人会面前,首先对中美洲的墨西哥、哥斯达尼加等几个重要国家进行了访问,可以说是石破天惊。这一外交成绩表明,中美洲在全球地缘政治的竞争中,已经基本进入了一个实力相当的竞争局面。中国在美国的邻居和后院受到热烈的欢迎,中国可以不用担心美国的感受积极和墨西哥、中美洲的国家发展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的确彰显了它已经具备了寻求全球地缘政治的主动性的条件。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当前和未来20年内,中美关系仍然是中国外交中最核心的双边关系,同时,这也是全球政治中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

  中美关系中有很多结构性的问题,不是能够轻易解决的。自从新的领导班子上台以来,中美双方开始接受了“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提法。究竟什么是中美之间的一个新型的大国关系,目前双方还没有共识。并且,实际上,双方各自也不知道自己所向往或构想的与对方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所以今后几年内,中美双方在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既在很多领域相互竞争、又在很多领域相互合作的格局中,如何形成一种稳定的、可持续的、于双方、于全球局势和经济、社会、安全都有利的新型大国关系,就是对中美双方的巨大挑战。

  另一方面,虽然目前双方都无法明白、明确双方所追求的新型大国关系是什么样的,但从目前的观察来看,双方至少已经形成了几个基本的共识。

  一是不冲突不对抗。双方虽然有很多利益竞争,但双方都意识到,双方必须尽量避免冲突。中美关系的确有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安全困境”。目前来看,要全面实现“和”还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双方至少要努力、也的确在努力,避免陷入“斗”的局面。

  二是强调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中美双方都认为中美关系必须谨慎、妥善处理,尽可能寻求积极的结果。

  三是强调全面的、密集的交流和沟通。在中美间之所以实现全面合作很困难,很重要的一个是双方在价值理念、地缘政治上的理想、对彼此的了解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要在中美间全面地、密集地进行沟通和相互了解,才可能为建设稳定的、可持续的、双赢的关系打下基础。美国近年来大力推进美国学生到中国短期和正式就学,包括最近建立的苏世民学者等计划,就是这些沟通和交流的一个部分。

  从1978年中国对世界打开大门开始,到现在,中美关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202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定义中美之间新型的大国关系,也将在这个过程中完成。

  积极推进亚洲一体化

  世界的未来在亚洲。今天的亚洲在经济总量上已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而世界经济的中心正在向以东亚和东南亚为中心的亚洲迅速转移。亚洲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最大的劳动人口、十分年轻的人口结构、很高的大众教育水平和大量的工程师及经济管理人才。

  但是,近年来,中国的亚洲外交呈现了很多难度较大的外交问题。一方面,由于经济、贸易的持续融合,中国与日、韩和东南亚的相互依存度持续提高。另一方面,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却持续出现不少艰难的议题。中日之间关于领土、领海、历史问题的争端一直持续不断。东南亚国家一方面发展和中国的互惠经贸关系,另一方面对中国国力增加的戒心越来越深。

  在中国的南海,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都和中国有非常严峻的领土争端。美国近年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在东亚遏制或牵制中国的动向,并和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印尼、澳大利亚等在不同程度上加强了军事联盟或合作,明显有意图压迫中国崛起。印度对中国的怀疑态度也很明显: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和日本、印度等之前提出的“亚洲民主联盟”等概念,都有显著的制衡中国崛起的色彩。

  中国的亚洲外交,应该尽快摆脱过去那种“回应式”的局面,而是更加主动地塑造自己的国际环境。换句话说,中国的亚洲外交需要一个大战略,而不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被动式外交。这样一个大战略,要求中国不光要对周边各国搞好双边外交,更重要的是要将亚洲作为一个区域来整体考量。

  中国与东亚、东南亚各国之间的这些嫌隙,最有效、也是最终的化解办法,简单地讲是要消解互疑、建立互信,但是深层次地讲,就是要达到中国与各国有共同的价值观与认同感。国际关系中由于短暂的利益关系形成不同的联盟、战线并不难,但是通过利益结的盟也是最容易解体、重组的。

  在亚洲塑造共同的认同感,应该是中国亚洲外交的大战略。亚洲的一体化在1998年以后,以中国倡议建设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为开端,有过一段黄金时期。十多年过去了,自由贸易区建立了,东亚或亚洲一体化的动力明显消减了。

  亚洲一体化的停滞不前,和亚洲缺乏有力的领导力有必然关系。东盟(ASEAN)本来是东亚一体化最成熟的机制,但是过去十多年明显表明,东盟由于各种原因,很难担当推进亚洲一体化的领导。日本、韩国虽然是东亚的发达国家,但是要领导东亚一体化,也明显力不从心。说到底,领导东亚一体化的责任,还是必须由中国来承担。

  作为未来20-30年中国的亚洲大战略,应该以构建共同的亚洲未来、丰富的亚洲认同为目标,使中国成为一个深入一体化、互相嵌入、密切联接的亚洲的一部分。嵌入在这样一个一体化的多国家共同体中,中国的地区安全和合作环境将大大改善,长期的安全威胁大大降低。同时,中国与东盟、南亚部分国家、中亚部分国家形成共同市场的话,也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惠及全亚洲甚至全世界的经济体。

  甚至在实施外交政策的机构上,也要作一些调整。如果把构建亚洲的共同未来作为外交的一个重要方向,则单单依靠现在的外交部将会明显不够。如果体认到亚洲的未来对中国未来的重要性,成立一个“亚洲合作发展部”或者正部级的“亚洲合作发展办”一类的机构都可能是有必要的。(人民论坛 作者:陈向阳)

【编辑:程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