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称审计工作报告透露财政体制改革信号(2)

政府财务报告何时试水
究竟哪些钱该纳入国家的钱袋子?从1996年起,我国就开始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建立全口径的预算体系,这意味着所有的政府性收支都要纳入预算进行管理。从1996年的建立政府性基金预算,到2007年的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到2010年的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目前,我国正在朝着建立涵盖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金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全口径预算体系迈进。
10多年的改革使得政府的收支基本都归拢到预算的盘子里了,但伴随的问题是,各项预算的功能定位不够清晰,导致支出出现交叉重叠。
刘家义在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的扶贫、医疗救助和防汛度汛等支出,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分别安排577亿元、33亿元;对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经济预算分别安排825亿元、1138亿元、128亿元,其中对20户企业的专项补助支持对象相同、项目内容基本类同。
审计署有关部门负责人说,要解决这些问题,应通过法律明确各本预算收支范围和功能定位,规范各本预算间资金调剂使用的程序,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用于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改革现有预算编制方式,使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更好地用于国家经济重大项目。
2011年的审计报告中曾披露,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地方债务的总额为10.7万亿,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依然对地方债有所着墨,只不过这次是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2011年以来的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披露。
审计工作报告指出,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债务规模增长过快、部分地区债务风险凸显等问题。
在马晓方看来,现有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评估不足以反映政府的资产安全性,更能反映地方资产负债情况的可能是政府财务报告。对此,审计署也建议,未来应该试点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编制包括政府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内容的政府财务报告,全面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和运营绩效。(记者 刘世昕)
>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