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央行创新调控手段引导资金流向 加强再贴现管理

2013年07月02日 09:32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7月1日表示,为引导信贷资金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央行近日对部分分支行安排增加再贴现额度12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投放。

  再贴现是央行提供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促进信贷结构调整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即央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一定融资支持。由于央行可以根据产业政策的要求,有选择地对不同种类的票据进行再贴现,因此再贴现也具有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去年以来,针对国际收支和流动性供需的变化,央行多次使用再贴现及再贷款。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发挥流动性供给功能的流动性再贷款和再贴现余额共计236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909亿元。“再贷款和再贴现的结构更加优化,流动性供给功能有所增强。”央行称。

  今年年初,央行再次表示,将合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及其他创新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央行已累计安排增加再贴现额度165亿元;截至目前,全国再贴现额度为1620亿元,其中小微企业票据占比为45%、涉农票据占比为27%。

  在当前货币存量高企、经济增速弱于预期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备受各界关注。

  近一段时间以来,央行出台了多项措施,加强了流动性管理,代表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程度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已连续回调。7月1日,隔夜拆借利率再度下跌48个基点,降至4.456%的“正常略偏高”区间,显示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逐步回稳。

  “央行增加再贴现额度,是货币调控手段的创新,体现了‘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原则。”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此次央行宣布增加再贴现额度120亿元,除有助于增加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外,更主要目的是引导资金进入正确“轨道”,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据悉,央行将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此次再贴现管理。一是通过再贴现向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二是通过票据选择,明确再贴现支持的重点。对涉农票据,小微企业签发、收受的票据和中小金融机构承兑、持有的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办理再贴现票据的票面金额原则上应在500万元以下;三是提高再贴现额度的使用效率,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要按照涉农和小微企业票据的分布情况,优化再贴现额度的分布结构;四是加强对再贴现票据的类型、行业、企业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定期检查、总结再贴现业务的使用情况、业务效果和风险防控,确保再贴现用于支农支小。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再贴现的积极作用,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同时,进一步加大再贴现支持力度,对小微企业、涉农行业等融资需求较大的地区适当增加再贴现额度。

【编辑:王安宁】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