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感恩革命老区延安行举办

2013年07月19日 14: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延安7月19日电 以“弘扬延安精神、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感恩革命老区延安行”活动7月18日至19日在中国革命圣地延安举办。

  此次活动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主办,是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和践行工商联两个健康工作主题的重要举措。

  来自全国的200多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加活动。企业家们听取了党史专家关于“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和“延安时期毛主席处理重大事件的策略艺术及现实启示”的讲座,参观了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举行了“弘扬延安精神,共筑中国梦”座谈会。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全哲洙在活动中说,延安精神的灵魂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重要标志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贯穿和渗透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一道,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

  全哲洙说,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准确把握延安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必须坚持中国道路。要正确看待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认清经济形势深刻变化孕育的新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带来的发展新动力,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找准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瓶颈,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推进转型升级;开阔眼界和胸襟,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必须依靠员工群众。要牢固树立发展依靠员工、发展造福员工的理念,使企业和员工成为命运共同体、事业共同体,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强大的创新发展合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必须做到自立自强。要把自立自强、敢于拼搏、注重创新作为发展的前提条件,才能够带领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基业长青。

  全哲洙还表示,希望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一要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坚决抵制任何企图摆脱、削弱、否定党的领导的言行;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中,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主动支持所在企业建立党组织,支持党组织发挥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二要坚定共同理想信念。要发挥中国梦的强大感召力和价值引领作用,激发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共鸣,自觉把个人梦、企业梦和中国梦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最强大的中国力量。切实发挥主体作用,通过现身说法忆成长、话梦想、讲贡献,影响和带动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小微企业经营者受教育、树信心、促发展。三要带头办好企业。要坚持投身实业,下功夫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积极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全身心打造民族品牌。加强发展战略创新、企业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内部管理创新,努力推进产权结构向开放、多元转变,提升企业管理科学化水平。树立世界眼光和系统思维,善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和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把握发展商机。大型企业还要更多关注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带动它们不断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动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密切协作、共同发展的格局。四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办好企业的同时,以扶贫开发、项目投资、公益捐赠等形式,积极参与光彩事业、感恩行动和各项社会事业,以良好品德和人格魅力赢得社会的信任,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良好形象做出表率。更多吸纳劳动力就业,建立员工工资随企业效益增长稳步增加的机制,在企业内部加强人文关怀,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努力为社会和谐作出贡献。以先进文化带动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水平,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从缺乏个性向个性鲜明、职工认同转变,建设体现时代特征、符合中国特色、富有企业特点的先进企业文化,团结凝聚企业党员、职工群众,共同为实现企业梦、中国梦目标努力。

  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史贵禄、何俊明、王均金在座谈会上发言,共同表示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努力发展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感恩行动和光彩事业。

  活动期间,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延安八一敬老院捐款1180万元人民币。活动期间恰逢延安遭受百年一遇水灾,企业家们踊跃为抗洪救灾捐款740万元人民币。(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