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主管机构“剧本免审”:旧规为何引发创作新猜想?

2013年07月19日 15:5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国务院最新批准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取消一般题材电影剧本审查”一项早已实行的“旧规”日前引发公众高度关注,一些影视迷更是由此生发出新一轮的创作猜想。

  一项实行多年的“旧规”为何瞬间焕发光彩,如此夺人眼球?观众由此生发出的期待与猜想是否值得深思?一个关于审查政策的调整能否催生出优秀的作品才是观众关注的核心话题。一个怎样的审查制度才能激励电影人旺盛的创作,同时保证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守是文化精英们所探索的重要领域。

  “取消一般题材电影剧本审查”,在已经实行多年的影视剧创作领域里发挥的效果已经摆在人们眼前。如果把它视作对影视创作“宽容”的话,它在催生优秀作品方面的效力有待考察,却在阻止“抗日雷剧”和“脑残神剧”走上荧屏方面显得“无所作为”。有分析人士指出,“取消一般题材电影剧本审查”与“成片审查”的结合,使电影人不得不为投资方考虑而加强“自我审查”,从而选择“低风险”的剧本保证“政治正确”。

  观众天然地将影视剧创作的繁荣程度与审查制度相联系。然而宽松的审查就必然催生优秀的作品么?为什么不是更加泛滥、媚俗、省力气的作品呢?电影人在宽松的选择环境中走向哪个方向依然是个主观而不确定的问题。开发和激励电影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是一个合理审查制度的改革方向。电影人加强自身的文化使命感才是根本。

  中国影院的屏幕数量近年来一路飙升,国际影界大多认为中国电影市场潜力巨大。作为文化精英的电影人不妨换个角度来理解这个事实:中国本土电影的创作,尤其在质量方面,距离满足观众的期待和“猜想”上,还有不小的差距。同时,影视剧的监管部门同样要本着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这样的出发点来逐步探索和改革出合理的“门槛”。(记者刘旸)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