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央行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控 倒逼银行差异化竞争

2013年07月22日 14:10 来源:湖北日报 参与互动(0)

  经国务院批准,央行宣布从7月20日起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控,取消贷款利率0.7倍下限,同时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等。此举被认为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并期望能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昨日,多位受访的武汉银行业和企业界人士表示,贷款利率放开,银企协商空间变大,将促使银行实行差异化信贷,服务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

  大企业贷款议价能力更强

  此前央行规定贷款利率最多可打7折,但实际操作中,很少有企业能够享受7折利率。上月初我省召开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座谈会上,省内多家大企业表示,目前银行执行的是9折优惠。

  某股份制银行江岸支行副行长张海东说,目前能够享受基准利率下浮优惠的主要为大型企业,贷款利率0.7倍下限取消后,大企业在申请贷款时,议价能力更强,“可能会要求更低的利率,如8折,甚至7折。”

  迹象显示,上半年省内大型企业不差钱。

  人行武汉分行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省新增贷款2071亿元,同比多增442亿元,仅次于2009年。该行近期调研显示,省内大型、优质企业普遍资金充裕,今年以来提前还贷的企业有所增多,襄阳的骆驼股份、航宇集团和襄阳火电,累计提前还贷近20亿元。

  湖北银监局局长邓智毅表示,今年以来省内某银行大额授信客户提前还款166笔,金额达39.6亿元。

  上月,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行5亿元企业债,票面利率为5.34%,为基准利率的0.85倍。通过发债和票据融资工具,企业融资成本可能接近贷款利率的7折。“大企业不差钱,这给他们和银行议价增加砝码,一旦某银行不能满足低利率贷款要求,大企业可能转投其他银行,或者直接融资。”张海东说。

  小企业融资贵依然存在

  人行武汉分行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省中小企业、涉农贷款增幅分别高于平均水平5.55个百分点和0.01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勉强实现信贷“四个高于”目标。

  省内有银行人士坦陈,银行金融产品、服务和信贷管理难以满足小微企业资金需求,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效率并不高。张海东认为,一旦大企业贷款利率下降,银行出于盈利考虑,可能增加中小企业贷款投放。

  在省农信联社相关负责人看来,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将提高农信社贷款成本覆盖率,增加贷款积极性。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省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2582亿元,比年初增加446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超过20%。该负责人昨日透露,省农信联社20日已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后的应对之策。

  省农信联社主任刘志高建议,为增加支农可用资金,对改制后的农商行,仍然与农信社一样执行14%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农商行存款准备金率为17.5%,如按照农信社14%的存款准备金率执行,以6月末省农信联社存款4269亿元计算,可释放贷款149亿元。

  多家银行负责人预计,未来银行可能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来弥补大企业贷款损失。大企业融资成本越来越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越来越高。

  中小企业表达了同样的担心。光谷一家医药科技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贷款利率比基准利率上浮40%,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大企业贷款成本更低,中小企业只有接受更高利率才能获得贷款。“银行门槛并没有降,中小企业只能以价换量。”

  倒逼银行深耕细分市场

  张海东判断,银行不会立即改变贷款利率。“会有个博弈过程,包括银行之间的博弈,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博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教授冀志斌认为,从中长期角度看,贷款利率的放开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将倒逼银行从同质化转向差异化定位,形成多层次、业态丰富的金融服务体系,出现一批专注服务中小企业的中小银行。“大银行不能满足小客户,中小银行也不能和大银行拼价格,只能寻找各自细分市场。”

  目前,已有银行在多层次信贷体系进行尝试。6月末,湖北银行中小微贷款余额411亿元,占全行贷款总额的80.43%。该行行长段银弟表示,将按照事业部制建立小微专营机构,大力发展小微业务。民生银行武汉分行紧扣民生主题,开发与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业务,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超过60%。

  财经评论员马光远认为,要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状况,需要在供应上做文章,放开民营银行设立条件,让更多的民营中小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以充分的市场竞争调控贷款利率。 (记者 林建伟 实习生 娄悦)

【编辑:吴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