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州日报:莫把“正在调查”当做烟雾弹

2013年07月26日 07:50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宋庆龄”雕像倒下了,河南宋基会却安然无恙;湖北襄阳大火烧完了,真相却还在路上。从湖南镉大米涉毒到辽阳城管打人,当公众和媒体睁大双眼追问真相之时,有关部门总以“正在调查”挡住调查的进展甚至结果,使许多事件有成为“断头新闻”的危险。

  “正在调查”或许为真,毕竟调查需要时间。公众担心的是,一些部门把调查当做烟雾弹或“缓兵之计”,大搞挂羊头卖狗肉式的调查、“老子查儿子”式的调查,以及“只见结论不见过程”式的调查。这些“调查”,往往“高高举起,轻轻落下”,面对公众时不得不顾左右而言他。通不过公信力考试,自然将动摇社会诚信的基础。

  事实上,对于许多公共事件,国家有明确的法规,要求在一个期限内通告调查情况。及时回应舆论热点也是《信息公开条例》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应有之义。然而,数月不见结果,恐怕难以不让公众起疑,到底是能力有限,还是态度“有病”?

  表面看来,“正在调查”非常管用,既能摆脱舆论“纠缠”,又可遮挡官员不作为,更能有效掩盖事件背后的各种利益纠葛,可谓一石三鸟。但是,公众有知道实情的权利,媒体有报道真相的义务。当权利和义务实现受阻时,不得不寻求其他途径。诸如依靠网络上零星的线索进行“连猜带蒙”的解读,“谣言”满天飞也就自然而然。

  回顾历史发现,许多重大事件的水落石出都依靠公众和媒体不遗余力的持续关注。当媒体揭开事件的盖子后,调查的接力棒就交给了权威部门。回应关切,缓和矛盾,消除恐慌对立情绪,应是有关部门的分内之事,也是提升形象和公信力的难得契机。

  从媒体曝光到部门调查,本是公共事件的拐点,也是推动地方、部门治理的新支点。在此提醒有关部门莫要为找到了“正在调查”的烟雾弹而沾沾自喜,讳疾忌医只会小病酿成大患。一旦真相被其他渠道曝光,对政府公信力和公众承受力而言,都将是严重的二次伤害。

  (白靖利 黄艳 罗争光)

【编辑:程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