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日报:做强中国经济要有“自己的东西”

2013年07月26日 10:14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观点提要:

  中国的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来支撑。所谓“自己的东西”,就是立足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富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就是要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只有在这个问题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才不会是水上的浮萍,飘忽不定。在不同发展阶段,发展的任务不同,对经济的认知不同,对“自己的东西”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但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自力更生,牢牢把发展的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就能够及时调整航向,使中国巨轮在惊涛骇浪中始终稳健前行。

  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武汉、鄂州等地,深入港口、企业、乡村、社区,实地了解经济运行情况,听取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在调研中他指出,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要大力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研发生产我们自己的品牌产品,形成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国家繁荣富强。

  要有“自己的东西”,这番话言简意赅,点明了中国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当前,中国已进入转型关键期,下一步的走向,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那就是中国的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来支撑。当然,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要实现13亿人的现代化,不去借鉴学习别人好的东西不行,但一味地去模仿甚至照搬别人的经验套路,显然更不行。所谓“自己的东西”,就是立足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富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就是要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只有在这个问题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才不会是水上的浮萍,飘忽不定。

  回头来看,要有“自己的东西”,也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国家意志。道路的选择、制度的设计是如此,粮食的生产、工业体系的建立、科技的创新也是如此。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什么时候自己的饭碗装满自己生产的东西,国家的发展就有底气;什么时候自己的饭碗填的是别人的东西,我们就得看人家的脸色吃饭。基于这样的认知,当年面对重重技术封堵,我们硬是勒紧裤腰带搞出了“两弹一星”。现如今,依旧靠着不懈的自主创新和技术积累,我们得以在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卫星导航等高精尖领域频频突破。通过不断打造这些“自己的东西”,中国人发展壮大了起来。

  做强中国经济,“自己的东西”有多少则更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一个大国,如果没有自己对经济发展路径的思考,没有适应自身发展的工业体系,没有产品技术的革新创造,肯定不行。建国初期“一化三改”的成功实践得益于此,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中国奇迹”同样得益于此。但需要清醒地看到,我们从一穷二白发展到现在这个水平,后发优势已经用得差不多了。过去是人有我无,学习人家发展自己,起步的速度自然不慢;而现在是你有我有大家有,要谋求更大发展,就必须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正所谓引进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上突破不了,超越将永远是天方夜谭。尤其是当下经济增速趋缓的大势已不可避免,要实现稳定的增长,能否开发出更多自己的内生动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我们“自己的东西”在哪里?毫无疑问在实体经济。一个国家的实体经济水平越高,经济实力就越强,抵抗风险的能力也越强,这是经济发展的硬道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推动经济进一步从“量大”迈向“质强”,必须守住实体经济这个基石。要通过自主创新,开发核心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把我国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切不可再听别人忽悠,为了眼前的丁点儿利益去搞资本主义“钱生钱”的那套游戏,使经济泡沫进一步加大。否则大而不强,甚至沦为别国附庸,就绝不是危言耸听。

  要有“自己的东西”,归根结底还得全面深化改革。对此,习总书记突出强调要处理好五种关系,即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处理关系不是坐“跷跷板”,一头起来,另一头就必须压下去,而是一个统筹兼顾、协同推进的过程。就比如现在讲要稳中求进,求稳不是说不进了,没有进想稳都稳不了,但进不是胆子一大,稳字不要,乱搞一气。动辄用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的做法,说白了都是没仔细思考,甚至没打算去思考自己要什么、问题是什么、最后得什么,结果难免会找不对路子,迷失掉自我。

  经济问题很复杂,特别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干扰因素都在增多。在不同发展阶段,发展的任务不同,对经济的认知不同,对“自己的东西”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但只要我们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自力更生,牢牢把发展的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就能够及时调整航向,使中国巨轮在惊涛骇浪中始终稳健前行。

【编辑:马婷婷】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