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岷县漳县地震:捐助机制更完善爱心才能更彰显

2013年07月26日 14:35 来源:兰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岷县漳县6.6级地震已经过去数天,地震造成95人遇难,因灾受伤1366人,紧急转移安置26.84万人。除了继续尽最大努力抢险救灾外,灾民的安置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将逐渐成为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目前,为地震灾区捐款的活动正在有序展开,从媒体发布的消息上看到,有不少企业和单位都已经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大量捐款正在向灾区涌聚,很多社会组织和单位也已经展开募捐活动,更多的爱心奉献正在汇聚。

  当然,笔者也注意到,在近几年的捐款过程中,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偶有出现,使很多人对捐款产生了一些疑问。

  一是捐款多少不要和爱心大小挂钩。还记得在汶川地震救灾时,全国各地都发生过对某些企业和某些名人捐款态度的质疑。从媒体、网络等方面的评论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人比较在意特殊群体的捐款情况,不但“要求”他们积极捐款,还要比较他们谁捐的多谁捐的少。一时间,捐款多少成为了评判爱心多少和道德高低的标准。再就是强捐事件也使很多民众对捐助行为产生了反感,捐款是好事、善事,但也要充分尊重自觉自愿的原则,尤其是不能在捐多捐少上定硬杠子,这样的捐款使爱心奉献变了味、走了形。当然,经过这些年的一些捐款风波后,全社会对捐款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看法和心态。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大”、“小”都是爱心,“多”、“少”都是奉献,就连对灾区的祝福和祈祷都“光辉灿烂”,在爱心的“天平”上都有同等的“含金量”,不要羞于点滴的捐助,不要压抑了爱心的释放,人活着,就要给生命挂满光环。没有爱心、奉献,即使再富有,生命的色彩也苍白黯淡;有了爱心奉献,即使再贫穷,生命色彩也壮丽多姿,也会得到无私的帮助和无限的温暖。

  二是捐款是否能管好、用好。近年来,媒体和网络不断曝出一些组织和单位在捐款使用方面的负面新闻,这不由得使民众普遍发出疑问,这些聚集了全社会巨大爱心、为灾区人民所急需的救灾款物,能否管好、用好?能否最终送到灾区人民的手里、用到受灾难民的身上?人们的拳拳爱心是否会被腐败官员所滥用?应该说,民众的担心和疑虑是有道理的,因为相关的体制确实不完善,漏洞确实存在。当然,我们也看到在捐款和救灾款项使用过程中相关的制度正在不断完善,措施越来越细致。比如:审计署在第一时间提出要介入对救灾捐款使用情况的审计,这种及时介入的审计,比起过去的事后审计效果一定会好得多。另外,有关部门在听到群众的担心后及时出来做出承诺和表态,要用好善款,政府也就“赈灾腐败”行为提出了警告。但不可否认,这些改进离民众对捐助机制的有效性、透明性、公开性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想一想5年前汶川地震全国人民踊跃捐款的感人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此次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区,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而重灾区更是历史上有名的“苦甲天下”。为了减轻灾区父老乡亲的苦痛,也为他们能够更快的开始恢复生活生产,伸出我们的手,给予一把扶持,尽自己的一份心力,相信每一个人都不会有异议。只要相关部门、慈善机构对汇聚民心的善款存有敬畏之心,充分落实责任义务,再辅之以行之更完善的捐助管理机制,使这些善款用到该用之处,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一定能激发民众更多的爱心,为灾区群众的重建贡献更多力量。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