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专家称中国迎改革第五个阶段 与危机赛跑非危言耸听(8)

2013年08月06日 08:50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加强系统设计,避免改革碎片化

  “各种矛盾和危机已造就必须迎难而上的改革态势,新一轮改革已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所谓‘轻重缓急’。”兰州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高新才对半月谈记者说,由于市场体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当前地方可以操作的改革空间日益狭窄,增长危机、复杂的稳固型利益格局压力下的基层改革动力不足,对改革风险成本的化解手段缺乏。所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亟需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认为,从市场形态看,要素市场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被忽略,或是被利益关系所牵扯。一是在城乡关系上,多重二元要素结构不改,城镇化、市民化就不能推进。二是各类企业如何公平使用生产要素,涉及更为深刻的改革。因此,防止改革碎片化,应当把体制的系统性和危机管理的紧迫性结合起来考虑改革方案。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何文盛认为,如今改革已经没有石头可摸,所以,在制度设计层面要讲整体性、系统性,在改革的具体操作层面再讲差异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认为,跑赢危机,改革要讲速度和效率,已经在做的改革要加快速度,比如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看准的改革措施要尽快做,例如官员财产公示;关键的改革要允许先行先试。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改革课题组建议,在改革进入全面调整利益关系的背景下,实现改革突破,不仅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顶层协调;既需要通过行政权威推动,也需要法律权威推动;既需要通过试点探索突破,也需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形成法律法规。

  改革要敢于碰硬,放眼长远

  “新阶段改革路线图要‘中长期、大视野、攻重点、说新话’。”常修泽说,中长期意味着要兼顾10到15年的改革全局;大视野意味着要有全球视野、转型国家视野和五位一体改革视野;攻重点即力争在紧迫的、重点的、可操作性的五位改革(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上有所突破;说新话,就是与过去改革提法相比,要有所超越,提出符合人民群众期待的鲜明的新论断。

  新阶段改革会有阵痛,但不加速转型、不深化改革将会使矛盾和问题积累下来,中长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危机挑战。学者普遍建议,当前尤其要防止以增长取代转型,以政策调整取代改革,以小修小补的改革取代深层次改革。既要充分考虑改革的可行性,也要考虑社会可接受度,给社会良好的改革信心和预期。对于社会有期待、一时难以实施的改革,要明确提出时间表,积极创造条件尽早推出。

  “敢于碰硬就是要坚决破除既得利益群体的桎梏,放眼长远则是要围绕科学优化权力结构的主线,向着政治体制改革深层推进。”汪玉凯说,光靠政府改革带动还不够,在中长期范围内还应促进政治层面的改革。比如加大反腐败力度,加强司法改革,保证司法公正,加强执政党自身改革等。这些已经超出了行政层面,上升到政治层面了。

  “没有政治体制改革,其他也搞不成,改革成果也不能巩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认为,十八大提到了政治体制改革,这是综合配套改革中的关键一环。建议以更加务实的姿态推动政改,更加强调依法治国。
“改革要深入,就一定要打破由官员掌握对国有资源的控制权、支配权的局面,一定要让资源调配由市场说了算,让大部分资源分散到广阔的民间。”学者王炼利指出,而这一目标最终只有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实现。

  “有些人把政治体制改革等同于西化,等同于三权分立,认为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改变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制度,这是对政改的歪曲理解。新一轮改革不宜过分渲染夸大政改的风险。”王学杰对半月谈记者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是在坚持党的领导以及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的框架内进行的。如扩大党内民主、完善人大制度、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其风险是完全可控的。

  这些重大问题需要结合实际、结合未来发展来进行解答,不断给出准确、科学的答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大功夫总结和运用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下大功夫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改革开放的客观要求,下大功夫了解党内外对改革开放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下大功夫了解地方、基层和群众在改革方面做的有益探索。(记者 凌军辉 周楠 李舒 黄深钢)

【编辑:王永吉】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