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称领导干部与群众拉家常要学会“掏心窝子”

2013年08月07日 10:05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记者随东部某省一厅长深入基层调研,与当地群众交流时,该领导在问了“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等简单问题后,竟不知如何继续交流,最后在身边人员的圆场下尴尬收场。“说实话,在机关待得久了,跟群众打交道确实少了。”他私下坦承,有时见到群众,除了寒暄,真不知该聊些什么。

  和群众“不知聊什么”的领导干部,恐怕并不鲜见。是他们笨嘴拙舌吗?非也,纵观很多领导干部,大多是思维敏捷、口齿伶俐、善于表达的“语言大师”,一些领导干部甚至把口才当“口碑”,开会或向上级汇报工作时口若悬河、头头是道;推卸责任时花言巧语、能言善辩。更何况不是有个著名的公式“领导=70%口才+30%管理”吗?领导干部要做深入细致、入情入理的宣传思想工作,没有一定的口才怎么行?

  在我看来,某些领导下基层时和群众“不知聊什么”,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身在基层,心却留在上面。他们根本不想访最贫困家庭,听最真实意见,解最急迫问题,只想象征性地隔窗看景、走马观花,然后“闪”人。和群众交流起来,之所以停留在“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等简单问题上,是害怕问深问细、交流多了,问题或困难给刨出来了,给自己添麻烦。

  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交流方式出了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已经习惯于居高临下地作长篇报告,习惯于颐指气使地发号施令,不习惯与民众面对面地平等交流。在有些地方,有些领导干部除了满口官话、套话、空话,似乎说不出多少富有人情味的“家常话”;除了习惯于从为政者角度说话,似乎很少考虑老百姓的所思所想。再加上与群众打交道时,仍认为自己比群众“高一等”,一味摆“居庙堂之高,拒群众之远”的做派,这怎么能与群众“拉家常”拉到一块儿?

  此外,和群众“不知聊什么”也折射出一些领导干部长期脱离民众,对群众感情淡漠,与群众有隔阂。不可否认,有一些领导干部已经习惯于听汇报、看材料、要数字、催报表的工作方式,不愿意与群众深入接触。一旦谈及深入群众时,往往以工作忙、抽不开身为由迈不开腿,却将大把时间花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等事情上,养成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又如何带着感情亲近民众、倾听民声?

  当前,在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让每位领导干部学会和群众“掏心窝子”地“拉家常”,应成为重要一课。通过“拉家常”,才能真诚倾听民众呼声,真实反映民众愿望,真情关心民众疾苦,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才能拉近干群距离,化解干群隔阂,增进干群感情;才能找到为政的正确方向,从而“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其实,践行群众路线,无须舍近求远,多与身边的老姓接触,多与服务的对象交往,看一下老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认认真真为服务对象处理一次诉求,自然能够积累许多群众的语汇,坚持下去,不断改进作风与工作方式,就可以通向群众的心间。□何勇海

【编辑:燕磊】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