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政绩工程缘何屡禁不绝 媒体称畸形政绩观在作祟

2013年08月08日 10:5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近年来,随着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文化投入大幅度增加,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然而,在某些地方,文化发展的理念、建设、管理等还存在诸多误区,地方政府大兴土木,急于求成,通过上大项目来展示文化政绩,并且互相之间盲目攀比,这些已悄然成风。一个人口不足13万的西部县城,竟异想天开,计划投入6.5亿元,开发五大景区,并在县城周边的山体上安装2700余盏霓虹灯,用以打造“月光之城”。更有甚者,有的地方政府官员为追求文化政绩,制造轰动效果,挖空心思,斥以巨资,兴建“西门庆主题公园”——把早已被社会公德唾弃的反面人物也拉来当作文化政绩工程的幌子,这就已经不仅是铺张浪费,更是愚昧无知了。

  我曾去过一个县级市的剧场,那里的音响设备可以为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使用。但是,这只是一个县级市,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何年何月才会到这里演出呢?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好大喜功、不切实际的文化建设只会增加百姓的负担。在这座剧场的附近,还建有巨大的博物馆、图书馆与运动场,这些建筑物合在一起,被当地政府命名为“文化广场”。我向那里的居民打听,一年到头,来“文化广场”参加活动的人并不多,很多设施基本上都处于闲置状态。

  我还去过岭南的一个地级市,因为经济发展快、财政收入多,近年来那里不仅修建了不少亭台馆舍,还拓建了一座巨大无比的广场。当地主人很自得地夸耀:“这里的广场比天安门广场还要大!”是不是如此不得而知,但给人的感觉的确是大、太大。当时正是骄阳似火,灰色的广场上竟空无一人。也许闲暇时会有人来游玩散步,但毕竟只是一个地级市,需要如此硕大的广场吗?如果用不着,难道修建它就只是为了在面积上超过天安门广场,以满足一下小小的虚荣心?

  这样的实例还有不少,一些地方为了角逐各种文化大奖,领导亲自挂帅,不计成本地制作大型剧目。舞台设计越来越讲排场,场面气势越来越宏大,道具、服装、布景动辄几大卡车,门票动辄几百上千元。他们不去积极开拓市场,而是热衷于以评奖为名索要财政投入。排出来的剧目,有的只演出几场,便“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许多文艺团体每年生产的文艺作品不少,能拿给老百姓看的却不多,原因都在于此。

  修建林林总总的“月光之城”、“西门庆主题公园”,制作一些只为评奖、用过即丢的大剧目,一定会花掉很多钱。如果把这笔资金用于购买图书,赠送给乡村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学校图书馆,或是用于给西部落后地区援建几所学校、支援贫困孩子上学,它的意义与价值,都将大不一样。

  除了耗资巨大、规模宏大、规划庞大之外,文化政绩工程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花百姓的钱,露当官的脸。积累文化资本,制造文化政绩,已成某些地方官员的“成功之道”。对他们来说,花多少钱、有没有用,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能否达指标、挣面子、产生轰动效果。于是他们做起事来,气魄常常很大,一个普通的庆典,一场常规的歌舞晚会,或者仅仅只是一台电视节目,动辄就要花掉上千万元。

  在打造文化政绩工程的利益驱使下,举凡与文化相关的活动,如国家级的各种文化奖项,不少地方都不乏官员的有形无形之手。而且,为了赢得一些国家级的奖项,一些地方官员投入重金,组织人马,照猫画虎,创作出片面迎合上级口味的作品,这些作品的获奖,只会破坏我们的文化生态环境。

  文化的背后是良心,政绩的背后是政德。片面追求文化政绩工程,是对文化本身的无知与践踏,归根结底源于某些政府官员畸形的文化观、投机的政绩观。在这些观念的误导下,近年来文化政绩工程屡禁不绝,有的甚至愈做愈大,形象虽然越来越光鲜,内容却越来越离谱,这一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为此,很有必要引进社会监督与问责机制,把握好文化建设的规划、立项、投资等各个环节,尊重文化规律,力戒奢靡之风。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真正无愧于历史的文化精品。(王 彬)

【编辑:程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