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铲除医药“腐败成本”:力推改革方为长远打算

2013年08月15日 20: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8月15日电 题:铲除医药“腐败成本”:力推改革方为长远打算

  中新社记者 欧阳开宇

  中国一项为期三个月对医药购销领域调查即将展开。这条消息15日被中国各大媒体平台转载。透过此项行动,实际上影射当局致力彻底消除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中猖獗行贿现象的决心。

  由不久前曝光的跨国医药巨头葛兰素史克深陷“行贿门”作为此类事件起始,连日来,多家知名医药企业都被曝出“黑金”交易。

  除扰乱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外,其实最让人们难以接受的是,上述医药购销领域的腐败现象直接抬高药价,导致一直以来民众“看病贵”问题雪上加霜。

  有跨国药企高层曾爆料,其药品“运营费”用在药价中占比达20%至30%。无疑,高昂的药价成为其高运营成本的一大支撑。

  而高运营成本如何形成?据记者观察,一些企业通过“公关”召开各类研讨会,借此给予高额的演讲费,邀请相关被行贿者参加在海外学术会议,借机赠送海外旅游,甚至近乎贴身的服务等等诸多手段,游走于行贿和公关的边界之间。

  简言之,一些所谓的“高成本”就是因腐败而生。

  为打击遏制这一现象,中国官方采取一系列行动力图清除高药价之下的“腐败成本”。包括约谈药企高层,发起药品成本价格调查,对贿赂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将受贿医生消除出医师队伍等。

  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就算是有重典作为”堡垒”,在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下,难保不会有人铤而走险。

  鉴于此,须以“源头治本”之策彻底革除这一沉疴。

  “以药养医”,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为医药购销领域的黑金提供生长的土壤,也为药企与医生之间连起了一根利益链条。从而导致民众肩上的“药担子”越来越重。

  中国进行新一轮医改前,民间曾流传“救护车一响,一年猪白养;住上一次院,三年活白干”的话。这形象的比喻了金钱利益驱使之下,大处方、大检查、医药贿赂屡见不鲜加重民众就医负担的现象。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革除“以药养医”势在必行。

  而近期所曝光的诸多“行贿门”事件则更充分说明消除“以药补医”这项机制的紧迫性。

  要看到,斩断利益链是“以药养医”的“死穴”,在前不久公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中,官方明确提出要以取消“以药养医”机制为关键环节,深化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就消除医药购销领域,减轻民众看病的负担而言,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毋庸置疑,“以药养医”是中国医改进程中在“深水区”必然会触碰到的一颗顽石。要真正根治这个顽疾,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继续力推改革方为长远打算。下一步,中国在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管办分开方面将会取得怎样的成效,还有待考验。(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