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徐绍史撰文分析“三组经济数据不匹配”原因

2013年08月16日 11:47 来源:求是 参与互动(0)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经济大势,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深化改革,加快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不断改善民生,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年度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

  一、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

  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均处于年初确定的目标范围内。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1%,其中,民间投资占整体投资的比重达到63.7%,比去年提高2.3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6%。二是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4%,控制在年度预期目标范围内。社会通胀预期比较稳定。三是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25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80.6%,6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继续向好。夏季粮油再获丰收,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2638亿斤,比去年增加39亿斤,其中冬小麦连续第十年增产。夏收油菜籽产量比上年增加45万吨。春播粮食面积稳中有增。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稳中有进。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比全部工业高2.3个百分点,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继续加快,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4%,化学需氧量等排放量同比继续减少。三是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发布实施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有序推进,取消和下放了165项行政审批事项。成品油价格形成新机制顺利实施,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等改革方案出台,脱硝电价改革由14个试点省份扩大到全国。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出台,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发布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四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9.2%,高于城镇居民2.7个百分点。基本公共服务继续改善,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农村贫困地区高等教育定向招生人数增加,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城乡低保对象基本生活得到较好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上半年基本建成236万套,新开工440万套。积极稳妥应对H7N9禽流感公共卫生事件。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有序开展。

  二、经济发展环境错综复杂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是好的,但面临的错综复杂局面也是近年少有的,国际和国内、长期和短期、结构性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交织,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同时并存。`

  一方面,国内外经济环境严峻复杂。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复苏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是国际金融领域仍然存在较多风险。美联储暗示将提前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日本从去年11月份开始加大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力度。美国和日本不同的政策取向交织并行,加大了国际经济金融运行的不确定性。二是欧元区尚未摆脱经济衰退与债务交织的困局。欧元区经济连续6个季度环比负增长,失业率在6月份创下12.1%的新高。三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俄罗斯、巴西、南非、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持续回落,而物价涨幅又比较高。四是国际社会对贸易规则话语权的争夺加剧,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日益多样化,一些国家频繁对我设置各种准入壁垒,增大了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难度。

  从国内来看,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经济运行又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增长动力偏弱。受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影响,稳定外需压力很大。内需较快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政府投资受到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的制约,企业受效益预期影响投资意愿不强,未来消费增速进一步提升空间有限。二是化解产能过剩形势严峻。处理产能过剩,涉及增长、收入、债务、资产、人员安置等诸多因素,要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难度较大。三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状况仍未改变,企业用工、用地、流通成本在上升,而工业品价格持续下降,这一“双向”挤压,使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落。四是环境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我们在环保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仍面临“全方位”的污染包围。五是财政金融领域面临的风险不容忽视。中央财政收支压力较大,地方政府性债务逾期风险加大,“短融长贷”、“短贷长用”扩张过快,防范并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和银行业风险,面临较大挑战。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洪涝灾害较为严重,夺取全年粮食丰收面临诸多挑战。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多发,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另一方面,经济运行中也孕育着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不少区域、产业、企业主动顺应形势变化,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和结构转型升级,呈现出逆势而上的发展态势。东部地区转型升级见势早、步伐快,经济率先企稳,为全国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稳增长、调结构迈出了新步伐。第二产业增速尽管有所放缓,但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第三产业增速继续稳步提高,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发展迅猛。钢铁、有色等与投资相关的行业因需求萎缩和产能过剩矛盾突出整体形势严峻,但医药、食品、汽车等与消费相关的行业增势稳定,通信设备、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增速较快。在市场环境偏紧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拓展市场,特别是一批民营企业逆势而为,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

  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重要指标关系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虽有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有政策主动调整的因素,但也反映了调结构、转方式的新变化,虽然对当期带来一定困难,但对长期发展更多的是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比如,用电量增速回落大于工业增速回落幅度,重要原因就是高耗能行业回落较多、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节能和技术进步提高了用电效率。又比如,在经济增长小幅放缓的情况下城镇新增就业总体平稳,反映了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发展加快,劳动力总量的变化,企业用工思路的转变,以及国家促进就业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再比如,财政收入增幅回落大于经济增速回落幅度,这既与今年以来经济增速放缓、工业品出厂价格走低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加大结构性减税和清费力度的正常反应,虽在当期影响了一部分财政收入,但从中长期看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后劲。

  三、努力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协调性,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稳中有为。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努力实现三者有机统一,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要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稳定社会预期,增强市场信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激活财政存量资金,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适度充裕,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

  要积极释放有效需求。努力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大力促进信息消费,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医疗健康等服务消费,推动居民消费升级。加大对棚户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合理的投资增长。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加大投入力度,继续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抓好主要农产品特别是秋粮生产,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全年农业丰产、农民增收。

  要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发挥好大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清费减负,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要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以化解产能过剩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推动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扎实开展节能减排,加强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要努力稳定对外贸易。完善并落实已出台的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措施,拓宽出口渠道,增加重要商品进口,合理有效利用外资,加大“走出去”步伐。

  要下大力气深化改革。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和环境价格改革,规范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抓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深入开展教育、文化、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革。

  要稳定价格总水平。加强重要商品产供销衔接,及时做好储备吞吐和进出口调节。进一步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加强价格监管。制定出台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具体方案。

  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教育、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

  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落实完善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深化区域合作。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作者:徐绍史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编辑:张培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