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汕头水灾:广东救援辅助队的四天三夜

2013年08月29日 09:2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救援辅助队在受灾最严重的汕头潮南区开展应急救援。受访者供图

  8月23日傍晚,阴雨多日的广州放晴。一列头顶贝雷帽、身着红制服的年轻人从一辆面包车上齐刷刷走下,他们迈着整齐的步子列队行进,衣衫上布满了一层薄薄的盐晶。尽管每一位队员都面露微笑,但难以掩饰倦容。

  他们是广东救援辅助队的专业救援队员,这是国内最早的民间志愿救援队之一,为了这一步,他们已经走了6年。

  他们是热血的志愿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公司网管、职员、私企老板、软件工程师、医院干事。8月20日,汕头潮南区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第三天。灾情告急,不同工作岗位上的13人立马放下手头一切,仅用2个小时便整装集结完毕。在受灾最严重的潮南区陈店镇,他们抢险救灾,奋战四天三夜。

  从汶川到玉树,再到雅安地震,灾难后的救援中民间机构和志愿者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在人们还在争论民间救援力量是否会给灾区添乱的时候,广东救援辅助队的13名队员早已踏上奔赴水灾现场的征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人们的质疑。

  第一次灾区救人

  3天时间,救援队先后在范溪村、溪北村、养老村等地,用橡皮艇涉水为围困的村民运送矿泉水、面包、饼干,转移被围困的老人、儿童、孕妇、新生儿、病人共8人,为近200名进水地区的村民提供伤口清理包扎,为超过1000户村民派发消毒药片……

  “我们刚到时,任务只有一个——运送水、干粮等物资。”救援队安全督导钟鸣说,一去到灾区大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惋惜。虽然他们来前商量过无数预案,但接到当地应急办下达的任务后,队员们二话没说开始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在去到灾区的第一个上午,救援辅助队就为当地村民运送矿泉水70箱,面包、饼干50箱,米10袋,救生圈9个。

  当天下午,救援辅助队接到指挥部的任务,要转移一位被困洪水中的重病老人。“我们当时很激动,因为终于可以执行这种大任务,也说明指挥部非常信任我们。”接到通知后,队长立即组织了6人救援小组前往老人受困地点。

  广东救援辅助队成立于2007年6月。那是汶川大地震的前一年,“志愿”一词还远未像现在这般深入人心。钟鸣常常与香港公益圈热心人士泡在一起,大家在登山、徒步之余,不禁碰出火花:内地还没有香港这样专业的救援组织,不如试试看吧。在香港公益人士帮助下,救援辅助队逐渐发展壮大,如今已有三四百名正式队员。每年都会参照香港体系,组织两到三次的实战演练,不少会员还考了香港执照。

  但真正到灾区救人,这还是第一次。在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中,队员们个个都按捺不住救人的激情,但由于没能争取到纳入官方救援的统一部署中,救援辅助队最终还是决定不贸然行动。因此在这次的救援任务中,队员们心中多少带着一丝忐忑。

  陈店镇被当地居民称为“内衣镇”,生产内衣配件的工厂特别多,外来人口数量也十分庞大。“一发大水,工厂里的工业原料和周围的生活垃圾全都冲到外面来,水下环境非常复杂,给我们的救援带来不小的麻烦。”队员杨永庆向记者介绍。

  不能空靠一腔热情

  “我们来自民间,可以做部队、武警做不到的事。”在杨永庆看来,大灾大难发生,作为人民子弟兵的军队、武警往往冲在最前面。但对于武警部队来说,他们的冲锋艇在水浅的地方难以发挥作用,在面对伤患灾民时,也无法提供及时的急救护理。而对于专业医疗队伍来说,虽然具备专业的医疗急救知识,但他们难以第一时间突进灾区深处。

  “救援辅助队就像是一支救援特种兵:我们是一支救援队、医疗队,外加心理咨询队。”队员们用自己带去的橡皮艇,在水深的地方划艇,水浅的地方拖艇而行,迅速到达老人受困地点。在把老人送往医院之前,队员们运用自己的专业医疗知识给老人做了相应的急救护理。

  经过数小时的跋涉,辅助队小分队终于把老人安全送到医院救治,并顺利联系上了老人的家人。这时已是傍晚6时多,大家才发现全队人员午饭都还没吃。

  每逢自然灾害过后,灾区现场总会自发涌来大量志愿者,他们满怀一腔热情,或带着食物,或带着药品,有的甚至空手徒步来到灾区。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相关装备,有些志愿者甚至难以保障自身安全,极易成为灾区的“负担”。

  “这次我们就遇到3个从外地赶回来的当地青年,他们带着满满一辆三轮车的物资想硬闯受困地区。”钟鸣向记者讲述救援见闻,“但他们把情况想得太简单了,如果他们硬闯进去,不仅难以帮到灾民,随时还会让自己成为被救援对象。”

  后来,年轻人把自己带来的物资转交给救援辅助队。“我们问他们物资要派到哪些地方,结果他们叫我们自己看着办。”钟鸣认为,有很多志愿者都像这些年轻人一样,怀着满腔的热情来到灾区,但是他们对受灾情况并不了解,没有具体的救援目标,也缺乏一定的计划性。

  “灾区的情况每天都在变化,今天灾区可能缺矿泉水,但明天可能矿泉水够了,消炎、退烧的药却严重不足。”队员邓杰英直言,没有畅通并及时更新的灾区信息发布平台,科学救援就无从谈起。

  邓杰英认为,政府在紧急阶段提供硬件服务,志愿者则提供软件服务,细水长流的援助可以对政府救援行动作补充。

  思考

  民间救援队如何突破“草根”瓶颈?

  雅安地震当天,大量社会车辆涌向芦山县城,一时间狭小的芦山县城就“饱和”了,影响了救援车辆进出。充满爱心却散兵游勇式的志愿者,引发社会许多质疑。

  民间救援力量应该是官方救援队伍的有力补给,但如何突破自身“草根”的瓶颈,往更专业、更有组织性的方向发展,如何才能获得社会更深一步的信任与关注?一连串的问号,依然考验着每一支民间救援队伍。

  广东救援辅助队自2007年成立以来,为城乡发展、社区发展、扶贫开发、抢险救灾以及大型社会活动等公益事业都曾提供过众多志愿服务,同时也在志愿服务特殊困难、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以及贫困地区上发挥重大的作用。

  在采访过程中,队员们向记者展示他们身上的“法宝”——小气泵大小的生命吸管能过滤1吨水、功率超强的手电筒还能当锤子用、能防水的火柴等等。“我们目前受到的社会关注并不是特别大,接受到的社会捐赠也并不多。”广东救援辅助队执行委员会委员江华容坦言:“队员们身上的许多装备都是他们自掏腰包配置的。”

  作为志愿的、民间的救援队,资金匮乏不单独是广东救援辅助队面临的问题,而是所有民间救援队的共同处境,缺乏合法的公募资格,更使他们在接受社会捐助时面临种种法律瓶颈。

  倘若说个人设备尚可由个人解决,但专业救援设备则是始终处于短缺状态。“我们在一些重大灾难中的救援范围显得十分局限。比如到地震灾区,我们就无法出动大型的救援机械。”救援辅助队总监刘扬坦言。

  往专业化发展是民间救援队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节省培训成本,救援辅助队专门聘请香港民众安全服务队的退休教练给每一期的队员上课,结合粤港两地的志愿力量打造救援辅助队的专业品牌。

  队员们都有各自的职业,他们牺牲自己下班和周末的时间参与救援队的培训与服务。但救援任务并不总是在他们休息的时间出现,在以往的搜救中,就有队员因为旷工被单位开除。

  “只能想办法错开工作时间,要么就请假,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了。”队员邓杰英语气中略带无奈。

  另外,在以往民间救援队的任务执行中,缺乏统筹、在同一地点扎堆也经常为人们所诟病。“政府如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让更多专业救援力量参与到救援中来,不仅避免了民间自发救援队伍缺乏统筹地盲目涌进,同时也是培育民间专业救援队伍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刘扬看来,政府的重视和纳入救灾统一安排,是专业救援队伍走上正轨的重要因素。(记者 雷雨 实习生 江晓峰)

【编辑:王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