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造城”被套是地方利益冲动和政绩需求

2013年09月04日 13:14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一些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热衷于造“新城”,动辄规划数十平方公里的新区、新城。然而,由于缺乏合理规划,不少新城成为“空城”。部分县城再按这样的模式发展房地产,“恐怕在扩张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崩盘。”有关专家如是说。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新城变“空城”不是某个孤例,尤其是在东部沿海的某些三四线城市或者县城,存在蔓延的倾向态势。由于新城中工商业发展不起来,居民区入住率低,财政投资和银行贷款资金无法回流,导致地方压力倍增。而为了解决“空城”问题,地方政府又不得不想方设法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新城环境,无奈地被“套”在新城项目上。

  这是一个棘手的错综复杂的现象,涉及到经济发展潜力、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泡沫、土地资源浪费、区域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如何把“空城”救活,考验着相关地方政府的执政智慧。

  建新城,说到底是推动土地升值的地方利益冲动,和拉动GDP增长的政绩需求。既然如此,不妨从政策层面做逆向思考,对深陷新城困境的地方政府和官员,变GDP的政绩考核为“空城”复苏指数的考核,从根本上注入内动力。

  与“空城”现象牵涉和掣肘了诸多方面相对应,盲目“造城”也有太多因素在其中。除了上述的地方利益冲动和政绩需求外,规划和项目论证不科学、决策机制不透明、决策者不懂得投资、地方政府不惧举债等也是背后诱因。其中,“牛鼻子”是地方政府此前的过度负债而不受限制。

  近日,江苏出台管理措施防范债务风险,推行地方债主要领导负责制,违法违规融资将追责;厦门市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规范地方债,并将其纳入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范畴。一些地方的制度性规范尝试应该予以肯定,但是,更值得期待的是国家层面的统一规制。备受关注的针对全国政府性债务的“审计风暴”正在进行,审计署将对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性债务进行彻底摸底和测评。审计结果“水落石出”后,确定地方政府负债的合法边界和合理边界,需要纳入议事日程。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幕开启,“空城”现象警示各地一定要摈弃贪大求快和盲目“造城”的冲动想法,必须回到综合考虑现实需求和以人为本的道路上来,否则,就有被套其中的极大风险。

  本报特约评论员燕农

【编辑:王安宁】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