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称克服经济风险关键是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

2013年09月08日 11:26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承受住速度换挡压力

  要克服中国经济换挡降速可能带来的风险,最关键的是在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当前,受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和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双重影响,为求得长远的持续发展,保持30多年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快车”,需要换挡减速,推进结构性改革。然而,对于已习惯了跑高速的中国经济、各级政府,乃至普通百姓,短期内可能还不太适应。特别是处在“爬坡过坎”、“换挡升级”的关键当口,经济减速可能使高速增长形成的“红利”减磅,面临财政增收减慢、房地产泡沫破裂、地方债务危机、银行坏账增加、就业压力增大等系列风险。能否沉住气、挺得住,承受住速度换挡的压力,正在成为新的挑战。

  客观地讲,“速度”不是个坏东西。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不发达的发展中人口大国来说,没有一定的速度,就不能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就不能快速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就不能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更无法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尤其是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更需要符合实际的发展速度。

  如今,中央确定的7%~8%的经济增速目标是合理的,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速相比,仍是高速度。关键是如何防范和消解由过去10%左右的高速度换挡降速至现在7%~8%的快速度而带来的矛盾和隐忧:

  首当其冲的影响是财政收入增速下降。今年上半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长7.5%,增幅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同比仅增长1.5%,比年初预算目标低5.5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6.5%,低于去年同期9.7%的增速,落后于GDP增速。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2%,也低于去年同期12.4%的水平。

  其次是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压力增加。由于人工、融资、环保、能源资源等成本快速提高,以及需求不足导致库存增加,多类企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困难。2013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民营企业倒闭,导致部分工人失业。

  其三是消化过剩产能压力大。今年二季度末工业产能利用率平均为78.6%,闲置产能达21.4%。其中,钢铁产能过剩超过1.6亿吨,水泥产能过剩超过3亿吨,铝冶炼行业产能利用率仅为65%左右。多晶硅、风电设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

  其四是城市虚荣和房地产泡沫现象严重。若城市一味扩张发展有可能导致政府的主权债务风险和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的累积。

  要克服中国经济换挡降速可能带来的这些问题和风险,最根本的办法还是用改革的办法、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的“换挡升级”,求得更长远的持续快速发展。

  实现调结构、稳增长,要坚定信心和稳定预期。总体上看,中国经济维持较快增长的有利条件仍然很多。不仅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仍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提供着强劲动力,而且13亿多人民的持续增收和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更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着宏大的空间。特别是我国社会资本充裕、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科学技术进步,更为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和提高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中国经济继续长期保持较快增速的潜力仍然巨大。目前,当务之急是要把中国经济潜在的增长优势变成现实,为此,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微调,促进结构调整,优化和激活存量,促使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促进经济转型;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等的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进一步清费减负,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激发企业活力。

  要稳中有进,稳中有为,根本要转方式和促改革。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推动新兴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创新积极性。

  要以改革促发展,必须扭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个体制核心。既要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明确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更多靠市场力量优化资源配置,使其成为激活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的源泉,又要推进财税金融、资源性产品和环境价格改革,以促进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更顺畅流动,实现更高效率的配置。同时,要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继续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统筹城乡社保体系建设,打造社会“安全网”,进而消除群众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文/韩保江)

【编辑:马婷婷】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