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黎远康:“我的家庭故事是中哈两国友谊的象征”

2013年09月08日 13:2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作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人民友好史诗中的一个片段,65岁的黎远康与远在阿拉木图的母亲时隔半个世纪后重逢的故事,深深感动了许多人。

  “习主席把我的故事说出来,可能想表达中哈人民之间友好交往的重要性。如果能为两国交流做些工作,我很高兴也很愿意。”当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电话等形式祝福这份迟到的幸福,黎远康激动感慨,“和在哈萨克斯坦的亲人,我们是亲情,但作为两个国家来讲,我们也可以作为两国友谊的象征。”

  黎远康还拨通了母亲瓦莲金娜的电话。一别50多年,在2009年重逢后,这几年间,除了网上视频聊天,母子二人没再见过面。如今一个在广西北海,一个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黎远康隔着千山万水对84岁的母亲说:“妈妈你看电视了吗?我很感动,好像就跟你在一起一样。”

  从6岁开始,黎远康就活在对母亲的思念中。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他的父亲在新疆谋生时,结识了在当地医院工作的瓦莲金娜,两个异国青年很快坠入爱河并结婚生子。

  后来,夫妻二人响应国家号召,带着一双儿女到了东北。黎远康生于1948年,他至今记得,东北那间小宿舍里,母亲精心准备的面包、牛奶和香肠,那香味多少年间一直萦绕在他梦里。

  1955年,由于特殊历史原因,瓦莲金娜带着女儿回国了。分别的场景是黎远康挥之不去的记忆,他记得自己说:“妈妈姐姐,不要哭,我和父亲住一个礼拜就回来。”然而,当年6岁的孩童,再见到母亲时已是60多岁的白发老人。

  从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出生起,黎远康就想到要寻找母亲,1982年父亲去世后,他下定决心开始了漫长的寻母之路。只要听说有人去苏联,他就请人帮忙寻找母亲,给当地红十字会带信。

  直到2009年,黎远康才与80岁高龄的母亲重逢。在母亲生活的地方——阿拉木图,黎远康一家人收获了迟到半个世纪的团聚。回国时,黎远康带走上百把各式各样的勺子和叉子,要等母亲和姐姐来了用,如今这些餐具还收藏在他洛阳的家里。

  古老的丝绸之路曾将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相连接,不同种族、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灿烂的文明,谱写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谈到自己的家庭故事,黎远康提到,远有丝绸之路,近有横贯中哈全境的欧亚大陆桥,为两国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他说:“习主席讲到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我想我们将来都会在这个蓝图上受益。”

  黎远康已退休5年,但闲不下来,如今离开洛阳的家和亲人,只身在广西北海一个朋友的企业帮忙。瓦莲金娜身体状况不错,虽然离开中国多年,但汉语依然说得流利。黎远康说,条件许可的话很希望把母亲接到中国同住。(记者双瑞)

【编辑:朱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